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AGM-12導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GM-12導彈(英語:AGM-12 Bullpup)導彈是美國海軍美國空軍同時服役的第一種空對地導彈,也被美國外銷到其他盟國使用;後由AGM-62鼓眼魚導彈與AGM-65小牛導彈[1]給取代。

越戰期間美國海軍A-4天鷹式攻擊機掛載AGM-12導彈於南越上空。

歷史

美國海軍在1953年開始推動一項制導導彈計劃,由過去對地攻擊任務的經驗,企圖透過新的系統來解決兩項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暴露在目標區周遭的防禦火網下的時間,如果可以在較遠的距離上投擲武器,就可以有效的降低風險。第二的問題是諸如橋或是碉堡這一類無制導空用炸彈難以發揮作用的目標類型。這些問題都是在朝鮮戰爭進行密接支援任務時浮現的教訓,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案是研發一種有制導的短程空對地導彈。美國海軍於1953年公開這些設計需求,讓各家廠商參予競標。1954年4月,馬丁公司的設計案獲勝並且取得研發與生產合約,軍方賦予的導彈編號是ASM-N-7。

第一次試射於1955年6月成功進行,馬丁公司開始製造試製量產型YASM-N-7,1959年小鬥犬導彈進入美國海軍服役。次年ASM-N-7A改良型開始量產並且進入服役,將原先Aerojet Mk-8固態火箭發動機換成燃料可以儲存的LR58-RM-4液體火箭發動機,彈頭也有些許改進。

下一個改良型包含提升重量的彈頭與彈體,較大的彈翼以及推力提升的液態火箭,這個改良型於1962年成功試射,1964年進入服役,編號是ASM-N-7B。除了海軍以外,美國空軍也引進這一款供空軍的飛機使用。

當美國海軍在1955年開始試驗小鬥犬導彈之際,也引發美國空軍對於類似系統的興趣,負責研發的廠商仍舊是馬丁公司。空軍賦予的編號是GAM-79,名稱改為白色標槍(White Lance)。基本設計上與海軍的導彈類似,但是採用不同型號,推力更強的液態火箭,同時彈頭能夠改為核子彈頭。為了提前接收空對地制導導彈,空軍決定在研發白色標槍導彈的過程中,先引進海軍版的小鬥犬導彈,編號改為GAM-83。

在研發過程當中,空軍版的設計逐漸靠向海軍版,最終成為與海軍版ASM-N-7A類似設計,但是制導系統有所改良,而且仍保留白色標槍時代的大推力液態火箭引擎,因此彈體重量超越海軍型甚多。原先使用的GAM-79編號與白色標槍的名稱皆在導彈服役之後取消,空軍改以GAM-83A稱呼,名稱仍舊沿用小鬥犬。GAM-83B增加彈體直徑,以容納1到15千噸當量的W-45核彈頭。

1963年,兩軍種的小鬥犬導彈編號都改為AGM-12。ASM-N-7A和GAM-83A都改稱AGM-12B,ASM-N-7B成為AGM-12C,核彈型AGM-12B改稱AGM-12D。 最後一款量產型為AGM-12E,由AGM-12C改良。。最大的差異是將彈頭換成集束炸彈,內含800到830枚BLU-26/B人員殺傷彈,美國空軍曾經用于越戰,攻擊北越空軍的機場設施。但總生產量不多,只有800枚。

美國海軍與空軍都曾經在越戰中使用小鬥犬導彈[2],直到1980年代初期,所有的導彈才真正退出美軍現役。

視頻

AGM-12導彈 相關視頻

第一視角感受AGM地獄火導彈炸毀卡車
AV-8B短距/垂直起降攻擊機掛載「小牛」導彈對地攻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