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主義著作。馬克思(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著。手稿在馬克思生前沒有問世。1927年蘇聯把手稿的第3部分以《神聖家族準備材料》為題,首先發表於《馬克思恩格斯文庫》中。1932年國際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部分第3卷第1次發表了手稿的全文,標題為《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第1個中譯本由何思敬譯,1956年出版。1979年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重新翻譯,編入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內容簡介
本書由序言和3個手稿組成。把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學說初步結合在一起,並通過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批判和對私有財產及異化勞動的分析,闡發了某些有關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思想。書中強調勞動在人類歷史中的作用,把生產勞動作為社會實踐的基本內容,從而得出了「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所誕生的過程」的結論;他把宗教、國家、法、道德、科學、藝術看作是生產的一些特殊方式,受生產普遍規律的支配;人的普遍意識是現實共同體,即社會的理論形態;貨幣拜物教徒感性意識不同於希臘自然拜物教,因為他們的感性存在不同;各種利益的敵對性的對立是階級社會組織的基礎,階級關係必須歸結於剝削者和被剝削者的經濟關係。在認識論方面,第一次強調了實踐在認識中的作用,認為解決理論的對立,只有通過實踐並藉助於人的實踐才有可能;強調人的勞動在人的感覺形成中的作用,指出,五官感覺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歷史的產物。在分析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時,批判了黑格爾唯心主義的異化觀,揭露它的神秘主義的主體—客體理論和虛假的批判主義,但肯定它的合理因素,把黑格爾的辯證法看成對歷史運動的、抽象的、邏輯的、思辨的表達。
《手稿》並不是一部完全成熟的著作。對人的本質的理解還帶有抽象的、理想化的性質,沒有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出發,而是從抽象的勞動出發,以異化勞動作為基本理論和方法,用以剖析資本主義私有制和描繪未來歷史的發展,把共產主義看作人對人的真正本質的占有、向真正人的復歸等等。表明馬克思還沒有完全擺脫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思維方法的影響。其所闡述的某些重要思想,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創始的意義。
工具書的特點
1、從編輯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檢索而非通讀[1]。
2、從編排方法而言,工具書總是按某種特定體例編排,以體現其工具書性,易檢性。
3、從內容而言,廣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識、信息比較成熟可靠,敘述簡明扼要,概括性強[2]。
視頻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工具書,絕不像你想的那樣簡單,人民數字聯播網,2020-05-13
- ↑ 工具書的特徵,豆丁網,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