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泉窯青釉盤口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泉窯青釉盤口瓶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龍泉窯青釉盤口瓶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龍泉窯青釉盤口瓶

年份:宋

類型:瓷器

規格:高17.0厘米,口徑6.7厘米,足徑7.6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窯口:龍泉窯

關鍵詞:龍泉窯 青釉 粉青釉 青瓷 劃花 浮雕 梅子青 硃砂

藏品鑑賞

龍泉窯青釉盤口瓶,宋,高17.0厘米,口徑6.7厘米,足徑7.6厘米。   

瓶盤口,細長頸,溜肩,圓腹,圈足。里、外及足內滿施青釉,底邊無釉,凸棱處釉薄,映出白色胎骨。   

此瓶既無精美繁複的雕飾,也無艷彩濃抹的圖案,唯以其造型之秀美,釉色之純淨俏麗,風格之敦厚,顯示出迷人的藝術魅力。它的釉為粉青釉,其色澤和質地之美,代表了我國歷史上青釉燒制的最高水平。   

龍泉窯瓷器造型豐富多樣,如日常生活中的盤、碗、洗、爐,文具中的筆筒、筆架、水盂以及塑像、陳設品、文玩器物等應有盡有。其中尤以仿商周青銅器的鬲(lì 音力)式爐、仿玉器的琮式瓶和仿漢代銅壺等器物最為精緻。在裝飾方面,由於南宋龍泉窯青瓷釉層厚而失透,北宋盛行的刻劃花裝飾已不適用,堆塑和浮雕為裝飾手段則應運而生,產生了獨具特色的龍鳳、雙魚、蓮瓣、人物紋等具有立體感的紋樣,進一步加強了裝飾藝術的美感。   

龍泉青瓷的成就,與制瓷匠師掌握先進的燒造工藝是分不開的。南宋時期龍泉窯以石灰鹼釉替代以往的石灰釉。石灰鹼釉的特點是高溫粘度大,燒成時不易流釉。其中以粉青和梅子青釉最為著名。梅子青釉的釉層厚達1.5毫米以上,釉色青翠,光澤柔和。美玉般渾然一體的釉色,配之以硃砂底足和利用釉汁流動在器皿轉折處呈現的釉色濃淡的變化,更增添了其秀麗雅致的風采。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

藏館歷史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11月5日取消清帝溥儀帝號並將其逐出紫禁城。李石曾先生當即建議設立清室古物保管委員會,及清室善後委員會,並於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前,遜帝溥儀早已將1200餘件書畫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寶運出宮。

1933年華北形勢突變,於是國民政府命令:故宮南遷文物。當時共計13491箱,部分文物南遷後,北平故宮本院也留有相當多的珍品。後來又因八年抗戰,日本入侵南京,故宮文物再向西遷,分為北、中、南三路經火車和水運。經三年多至四川。後抗戰勝利,故宮文物又再度運回南京。

1948年到1949年,國民政府將文物運往台灣本島保存,因戰爭形勢突變只運了三次,其中第三次擬搬運1700箱,由於運輸艦艙位餘地有限,加之僅有24小時裝船時間,結果只運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大陸;但運至臺灣的文物皆為精挑細選的文物,所以意義仍十分重大。1萬多箱南遷文物中總共運臺2972箱,占南遷箱件數的22%。期間南京中央政府曾下令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選擇留平文物菁華裝箱,分批經火車運至南京,馬院長以各種理由推延裝箱,後來一箱也未運走。四散中國各地的古物已在1970年代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但仍有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重慶博物館等機構收藏保存清代故宮文物。

中華民國政府在1965年11月12日位於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恢復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存放在臺灣的2972箱文物。為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區分,稱其為稱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台北故宮

藏館藏品

據1925年出版的《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記載,有一百一十七萬餘件宮廷遺留的文物,包括青銅器、玉器、書畫、陶瓷、琺瑯器、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家具等。另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等。

雖然有部分清宮舊藏文物於1948到1949年遷往臺北故宮,但通過收回溥儀私帶出宮的珍品,接受民間捐贈,並參與考古發掘,故宮博物院在1949年以後進一步豐富了館藏,文物總數達到1862690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683336件、一般文物163969件、標本15385件,涵蓋幾乎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

這180萬件(套)藏品分為231個類別,含15.6萬件紙質文物,16萬件青銅器,1.1萬件金銀器,1.9萬件漆器,30.6萬件陶瓷。截至2016年左右,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中國內地博物館系統4510座博物館共收藏珍貴文物401萬件(套),故宮博物院的168萬件珍貴文物占其中的42%,故宮博物院藏品數量居中國博物館首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