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齊天樂·綠蕪凋盡台城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齊天樂·綠蕪凋盡台城路》

作品名稱: 《齊天樂·綠蕪凋盡台城路》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周邦彥

《齊天樂·綠蕪凋盡台城路》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的詩詞。[1]

周邦彥的詞作,內容不外乎男女戀情、別愁離恨、人生哀怨等傳統題材,反映的社會生活面不夠廣闊。他的成就主要在於兼收並蓄,博採諸家之所長,又摒棄它們的弊端,引導詞的創作逐步走上富艷精工的道路。在他的詞中,既有溫庭筠的穠麗,韋莊的清艷,又有馮延巳的纏綿、李後主的深婉,也有晏殊的蘊藉和歐陽修的秀逸。至於柳永的鋪敘綿密乃至是淫冶惻艷以及蘇軾的清曠豪達,我們都能窺知一二。同時,對於婉約詞和豪放詞的某些缺點,他也儘量避免。因此,周邦彥的詞深得後人讚賞,並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

周邦彥所做的,暗合着文藝發展的規律,從重內容到重形式。身為婉約詞人的他,詞的內容既被蘇軾翻新到極致,他必然要在形式上出奇制勝。他本人精音樂,又搞過「專業創作」,因此能精雕細琢,研音鍊字,在審訂詞調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擴展了音樂領域,在填詞技巧上有不少新創舉。他更能自己度曲,創造了《六丑》等新詞牌。總之,他繼承了柳永秦觀等人成就,開了格律詞派的先河,為詞的藝術形式作出了貢獻。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此詞乃作者在金陵秋日懷念荊州故人之作。全詞既緬懷荊、汴故人,又發抒遲暮悲慨。包涵着深沉的人生意蘊。全幅詞境,時空囊括了暮年與少年,江寧與荊、汴。詞中先寫綠蕪凋盡台城路,接着導入雲窗靜掩 ,繼寫悲秋之感 。念舊之意,由此引發遙想荊汴,最後寫出眼前西斂之斜照,抒寫遲暮之悲。整首詞沉鬱蒼涼,筆力不凡。

「綠蕪凋盡台城路 ,殊鄉又逢秋晚。」清陳廷焯《雲韶集》評此詞說得好:「只起二句便覺黯然銷魂。「沉鬱蒼涼 ,太白『西風殘照』後有嗣音矣。」台城原是東晉、南朝台省與宮殿所在地,故址在江寧,此指江寧。「綠蕪凋盡」,亦猶其《浪淘沙》詞之「霜凋岸草」,一片深秋景象 。「殊鄉又逢秋晚」,點出雙重悲意,殊鄉可悲,秋晚更可悲。起筆二句,造境富於遠神,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的悲慨。以下直至歇拍八句四韻,皆從「秋晚」二字生髮,層層拖出時序變遷之感。「暮雨生寒,鳴蛩勸織,深閣時聞裁剪。」

蛩即蟋蟀 。其嗚聲似勸人機織,故又名促織。「暮雨生寒」,從膚覺感受寫。「鳴蛩勸織」,從聽覺感受寫,二句對偶 ,倍增其感。此是從自然一面寫秋感。「深閣時聞裁剪 」,則從人事一面寫秋感,語意略同於杜甫《秋興》「寒衣處處催刀尺」。人家裁剪新衣,正暗喻客子無衣之感也。裁剪之聲與上句鳴蛩促織之音緊緊銜接,足見詞人銳感靈心,心細若發。

「雲窗靜掩。」「靜掩」二字,極寫幽居獨處之寂寞感。此句單句叶韻,又正是承上啟下之句。以上所寫綠蕪凋盡 、暮雨鳴蛩、深閣裁剪,皆雲窗之外境。

以下所寫,則是雲窗之內境。詞境由外而內,遂層層轉深 。「嘆重拂羅裀,頓疏花簟。裀者夾褥,簟者竹蓆。暑去涼來,撤去花簟,鋪上羅裀。下一重字、頓字 ,點出對節候更替之銳感 。二句對偶,亦倍增其感。用「嘆」字領之,直寫出不勝惆悵之情。前代詩人常用夏秋之交小小生活用具之收藏,如團扇花簟之類,寓寫人情疏遠乃至世態炎涼之深深悲感。此二句實亦暗帶出此種悲感 。「頓疏」二字,下得沉重,但又一筆帶過。其內心悲慨之流露,又是若隱若現,若有若無。尚有綀囊,露螢清夜照書卷 。」縱然夏日所用已收藏、疏遠,但還留得當時清夜聚螢照我讀書之綀囊。綀音疏,一種極稀薄之布。二句典出《晉書·車胤傳》:「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讀書 。」以綀代練,是因此句第二字須用平聲。詞人當然不必囊螢照讀,此是托寓自己不忘舊情,語甚含婉,意則堅執,隱然有修吾初服之意。荊江留滯最久 ,故人相望處 ,離思何限。」

換頭三句 ,追懷荊州之故人 。荊江指荊州(今湖北江陵),詞人三十七歲前曾客居於此數年(王國維《清真先生遺事 》),與當地友人交誼自深 。離別久矣,想故人遙遙望我,離情別緒無限。懷想荊州故人,不言自己懷想,卻言故人相望,用翻進一層筆法,情致尤深。從歇拍綀囊露螢之細小物象,忽轉出荊州故人相望之迢遠境界,又足見筆力之巨,轉換自如。兩片起頭,境界同樣遠大 。「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三句再轉 ,懷念汴京之故人,筆法同於上三句。詞人二三十歲時居汴京多年,與汴京友人交誼亦深 。前二句化用賈島《憶江上吳處士》詩:「秋風吹渭水 ,落葉滿長安。」王國維《人間詞話》評雲「此借古人之境界為我之境界者也 。然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為我用。」真是知甘苦之言。以長安代汴京,宋詞習見 。詞人遙想汴京正當清秋,故人追懷往事,不免念及昔年汴京之秋結伴同遊,或行吟水畔,或登高能賦,我詩情之宛轉,深得故人知賞,然而今日故人追憶,終是一場空幻。懸想虛摹之筆,幾於出神入化。接下來,「憑高眺遠」一句 ,筆法同於上片「雲窗靜掩 」,以上兩層懸想,是登高望遠之所思。以下種種情景,為登高望遠之現境。詞人登高眺遠,一如故人相望 ,皆沓不可見也 。無可奈何,唯有求得一醉,借酒消愁。「正玉液新。蟹螯初薦。」,漉酒竹器,此用作動詞,訓漉。杜荀鶴斷句詩「新酒竹議事,後一「 好 」字用法相同 。

蟹螯即指螃蟹 。下句語出《世說新語·任誕》:「畢茂世(卓)雲):『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此二句意謂正當美酒新漉 、螃蟹登市的時節 ,我借酒澆愁,一醉方休。「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斂。」上句自比山翁,典亦出《世說新語·任誕》 :「山季倫(簡)為荊州 ,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下句用「但愁」二字陡轉 ,「愁」字尤為重筆 。縱然酩酊大醉,但仍無計逃愁。忽見夕陽西沉,詞人此心,頓時沉入無窮遲暮之悲。「但愁斜照斂」,是詞情發展的必然結穴,包孕最為深刻。與起筆「綠蕪凋盡台城路」遙相映照,極富於啟示性。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評語,有真知灼見,評云:「『綠蕪凋盡台城路,殊鄉又逢秋晚 』,傷歲暮出 。結雲『 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斂』,幾於愛惜寸陰 ,日暮之悲,更覺餘於言外。」

此詞既多角度多層次地表現了詞人的晚秋之愁,又深沉地表現了其歲暮之悲。其間隱含着多量的人生感慨。全詞精緻細密,蘊藉深婉,沉鬱蒼涼,別具一格。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云:「美成《齊天樂》云:『綠蕪凋盡台城路 ,殊鄉又逢秋晚。』傷歲暮也。結雲「 醉倒山翁,便愁斜照斂。』幾於愛惜寸陰,日暮之悲 ,更覺余於言外。」這段話,對於賞析此詞是有參考價值的。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3]北宋著名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

周邦彥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4]

周他與屬於舊黨的蘇門詞人不同,在政治上傾向於變法的新黨。他28歲時,因向宋神宗獻《汴京賦》,歌頌新法,而大獲賞識,由太學諸生直升為太學正。神宗死後,舊黨執政,蘇門諸君子紛紛回到朝廷,周邦彥則被擠出京城,到廬州(今安徽合肥)、荊州(今屬湖北)、溧水(今屬江蘇)等地任職。等到新黨上台把持朝政,蘇門詞人盡遭遠貶,周邦彥重返朝廷,官到提舉大晟府。由於不願與蔡京奸黨合作,晚年又被逐出朝廷,到順昌(今安徽阜陽)、處州(今浙江麗水)等地主官。徽宗宣和三年(1121)病逝於南京(今河南商丘)。

周邦彥是婉約詞之集大成者,繼承前人,吸收提煉,發揚光大,為婉約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北宋婉約作家,周最晚出,薰沐往哲,涵泳時賢,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詞典.前言》)。周邦彥創出整飭字句的格律派之風,使婉約詞在藝術上走向高峰。[5]

周邦彥雖然早期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仕途一直處於上升狀態,逐步做到知府,直至成為宋徽宗設立的大晟府的「音樂官員」,上寵下捧,過着舒適的「專業創作」生活;雖生逢北宋之末,但國家破滅的慘變發生在其身後。

視頻

品讀周邦彥的情感天地

周邦彥少年游

參考資料

  1. 《齊天樂·綠蕪凋盡台城路》 詩詞名句網
  2. 周邦彥: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極富音韻美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11-01 11:46
  3. 周邦彥簡介 古詩文網
  4. 《片玉集》周邦彥 個人圖書館,發布時間;2018-12-30 09:19
  5. 周邦彥經典宋詞六首,後世譽為「詞家之冠」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9-17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