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邊鰭真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邊鰭真鯊

學名  Carcharhinus limbatus

命名者 Müller & Henle, 1839

英文名 Requiem shark

別名  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ides、

    黑邊鰭白眼鮫、黑稍真鯊、黑斑沙、

    黑鯊、鯊條(澎湖)、鯊仔(澎湖)

觀賞魚/食用魚  否/是

最大體長     275 cm

分類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真鯊 Carcharhiniformes

  真鯊 Carcharhinidae

  真鯊 Carcharhinus

黑邊鰭真鯊,體呈紡錘型,軀幹粗壯。頭寬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吻平扁,前端尖突。眼圓,瞬膜發達。前鼻瓣呈短三角形,不延長;無口鼻溝或觸鬚。口裂寬,圓弧形,口閉時上下頜緊合,不露齒;上頜齒狹三角形,邊緣具細鋸齒,齒尖直立或略外斜,無小齒尖;下頜齒較窄而直立或稍頜斜,邊緣略具鋸齒,或平滑。

噴水孔缺如。背鰭2個,背鰭間無隆脊,第一背鰭寬大,起點與胸鰭基底後方相對,後緣凹入,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小,起點與臀鰭起點相對,後緣入凹,後角尖突;胸鰭大型,鐮刀形,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鰭端伸達第一背鰭基底後端;尾鰭寬長,尾椎軸上揚,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尖。

體背側暗灰色或灰褐色,腹側灰白,體側具明顯之白色帶;除尾鰭上葉通常具黑色緣,各鰭之鰭尖均為黑色。[1]

棲地環境及深度

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 。棲息深度0 - 30公尺

棲息於沿岸、近海、海灣、沙灘外圍、礁區、河口及潟湖的中大型鯊魚。主要以硬骨魚類為食,亦掠食其它鯊魚、甲殼類、頭足類等。不主動攻擊人們,但激怒它則轉為具攻擊行為。[2]

分佈

西大西洋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至巴西。東大西洋:塞內加爾剛果民主共和國,馬德拉島加那利群島地中海印度太平洋波斯灣紅海馬達加斯加南非中國澳大利亞塔希提島馬克薩斯夏威夷。東太平洋: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秘魯,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島[3]

繁殖

具有擁抱的獨特配對。胎生,有卵黃囊胎盤,每窩幼仔1-10。妊娠期為10到12個月。苗圃和化糞場位於近岸,懷孕的雌性將其放下幼崽。據認為雌性僅每兩年產一次。出生時體重38-72厘米; 55-66厘米TL。[4]

保育

近危(NT) ;評估日期: 2005年10月1日

視頻

Carcharhinus Limbatus

參考文獻

  1. 黑邊鰭真鯊,fishdb.sinica.edu.tw
  2. 黑邊鰭真鯊,fishdb.sinica.edu.tw
  3. Carcharhinus limbatus,fishbase.se
  4. Carcharhinus limbatus,fishbas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