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陵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陵廟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鎮三峽大壩下游長江南岸,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陵廟坐南朝北,依山而建,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4860平方米,有山門、戲樓、禹王殿、祖師殿、武侯祠、白骨塔、放生池等建築。主體建築禹王殿為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重建[1],面闊五間(18.45米),進深五間(16.2米),重檐歇山頂,殿內木雕及天花彩繪極為精美,殿內楠木柱上還能看到清代兩次(1860年和1870年)長江洪峰淹沒的痕跡。

基本簡介

黃陵廟是三峽地區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湖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黃陵廟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昔日飄搖欲墜、雜草叢生的古剎,經維修整治已經煥然一新,成為金碧輝煌、橙香醉人的文化場所。鐸鐸風鈴似乎還在述說着長江1870年的那場大水,而巍巍禹王殿則又在見證着新一代大禹人根治長江洪水,高峽出平湖的壯舉。在橙黃桔紅季節,黃陵廟周圍十里橙香,碩果纍纍。這裡是三峽柑桔集中產區之一,著名的宜紅橙就產於此地。

為了更好地保護黃陵廟,夷陵區政府對於黃陵廟的修繕和保護從未間斷過,從1977年起就正式成立了黃陵廟文物管理處,開始了對黃陵廟的保護工作。1980年代初,原宜昌縣(現為夷陵區)政府就多方籌措資金130餘萬對黃陵廟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進入21世紀,已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黃陵廟又進行了一次的大規模維修。

歷史沿革

歷史上有關黃陵廟的傳說很多,「黃陵」之稱也令人費解。黃陵廟原名黃牛廟,據《宜昌府志》載:此廟為紀念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而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清同治甲子年(1864年)的《續修東湖縣誌》載:「峽之險匪一,而黃牛為最,武侯謂亂石排空,驚濤拍岸,劍巨石於江中」,又曰「神像影現,猶有董工開導之勢,因而興復大禹神廟,數千載如新。」黃陵廟的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但從後來的一些史料上可以切摸到它的發展脈絡。

黃陵廟中尚存一塊諸葛亮為重建黃牛廟而撰刻的《黃牛廟記》,乃碑文云:「……古傳所載,黃牛助禹開江治水,九載而功成,信不誣也,惜乎廟貌廢去,使人太息,神有功助禹開江,不事鑿斧,順濟舟航,當廟食茲土,仆復而興之,再建其廟號,目之曰黃牛廟。」

視頻

黃陵廟 相關視頻

黃昏的湖北宜昌夷陵區風光 2020.05.21

參考文獻

  1. 西陵峽,猿啼漁歌 ,搜狐,2017-10-26
  2. 三國景點:黃陵廟武侯祠 ,搜狐,201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