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蝴蝶魚Chaetodon andamanensis棲息在珊瑚生長豐富的近岸礁區,多成對或集群活動,主要活動深度10米左右,僅以石珊瑚為食,主要是鹿角珊瑚屬Acropora的珊瑚。黃蝴蝶魚雖然被各類科學期刊和論文描述為獨立物種,但仍有很多學者認為它是藍斑蝴蝶魚Chaetodon plebeius的亞種,因為在馬爾代夫、普吉島等海域有很多兼具兩者外觀特點的個體,這兩者很可能是同一物種不同種群的顏色差異。

特徵

體寬闊側扁,近橢圓形,嘴略微伸長,全身亮黃色眼部有黑紋覆蓋,尾柄有圓形的黑色假眼斑體側有水平排列的深色條紋。幼魚與成魚基本一樣,只是尾鰭透明。[1]

背鰭單一,硬棘13,軟條22;臀鰭硬棘3,軟條16-17。體灰藍色,或較淡色,頭部上半部較暗色;體側鱗片之邊緣暗色,形成網狀之體紋;頸部具一鑲白邊之馬蹄形黑斑;自背鰭第6-7軟條下方向下延伸至臀鰭后角具一橙色新月形橫帶;頭部具遠窄於眼徑之鑲白邊黑眼帶,向下延伸至鰓蓋緣。各鰭灰至白色;尾鰭後部具鑲淡色邊之橙色帶,末緣淡色。最大體長可達14厘米。

介紹

黃蝴蝶魚,Chaetodon semilarvatus (Cuvier, 1831),蝴蝶魚科蝴蝶魚屬的一種觀賞魚。體高而呈橢圓形;頭部上方輪廓略平直,頸部略突,鼻區處凹陷。吻尖,略突出。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上下頜齒各具7-8列。體被大型鱗片,菱形;側線向上陡升至背鰭第9-10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該蝴蝶魚種是蝴蝶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魚種。

飼養信息

建議水族箱尺寸:不建議飼養

飼養難度:難

珊瑚兼容性:小心

鹽度:1.020-1.026

溫度:23-27℃

性情:溫和

食物:活珊瑚

最大體長:15厘米

生活水深:1-40米

IUCN評級:DD 數據缺失

分布範圍

東印度洋。馬爾代夫到安達曼海和蘇門答臘北部,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泰國印度

生活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生活習性

一般棲息在水深4-20米的水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