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麻栗坡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麻栗坡縣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轄縣。位於州境東南部,東經104°32′~105°18′、北緯22°48′~23°33′之間。縣境東北部與富寧、廣南兩縣接壤,北部與西疇縣相鄰,西南部與馬關縣毗連,東南部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河江省的同文、安明、官壩、渭川、黃樹皮、河江「五縣一市」接壤。縣境狹長,呈東北西南走向,東西寬100千米,南北長為40千米,總面積2395平方千米。總人口29萬人(2012年末)。全縣轄4個鎮、7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麻栗鎮、大坪鎮、董干鎮、天保鎮、猛硐瑤族鄉、下金廠鄉、八布鄉、六河鄉、楊萬鄉、鐵廠鄉、馬街鄉。縣政府駐麻栗鎮。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區占總面積的99.9%,壩區占0.1%。境內有老君山、天平山、大黑山、關告大山四大山系,盤龍河、疇陽河、八步河、南利河四大水系。山脈為南北走向,河流為西北東南走向。地貌具有山河相間、類型繁多、起伏較大的特點。海拔最高點是老君山主峰2579米,最低點是盤龍河出入境國家級天保口岸107米。境內河流屬紅河支流,經越南匯入瀘江注入北部灣海域。主要河流有盤龍河、疇陽河、八布河、南利河。地處亞熱帶和溫帶交界處,北回歸線橫穿縣境,屬熱帶季風氣候[1]。年均溫17.6℃,年降水量1051.3毫米,無霜期349天。名勝古蹟有大王岩、小河洞、馬達石碉、大坪公園、太平莊、營盤山。

歷史沿革

麻栗坡,以附近生產麻栗樹,而街市適建于山坡得名。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屬牂牁郡都夢縣,東漢屬益州牂牁郡。三國蜀漢屬益州興古郡。西晉至南朝梁為都唐縣地,隸寧州興古郡。北朝周屬南寧州。隋屬南寧州總管府。唐初屬嶺南道僚子部,唐南詔國屬通海都督轄地。宋大理國屬最寧府矣尼迦部。元為臨安路之矣尼迦部。

明為八寨長官司地:古木稱古木土司、八寨稱那更土司、開化稱教化土司、安南里稱安南土司、江那稱江那土司、江外稱弄旺土司、東安里稱牛羊土司、樂龍稱樂龍土司,隸臨安府阿迷州。崇禎十七年(1644),八寨那更土司龍上登進京受職,封為三長官司,管轄教化、古木、牛羊三土司。

康熙五年(1666)8月,設開化府,將牛羊改為東安里,古木司改為逢春里,那更司改為水平里,教化司改為開化本城裡,江那司改為江那裡,安南司改為安南里,旺弄司改為旺弄里,樂龍司改為樂龍里,八里均歸開化通判治理。雍正七年(1730)12月,置文山縣。嘉慶二十四年(1819)6月,置安平廳。道光二年(1822)3月,析文山縣屬東安、逢春、永平三地入安平廳,今麻栗坡屬東安里。

明末清初,越南黎氏王朝乘中國內亂之機,強占了都龍、南丹地區,康熙二十年(1683),又占領了芹菜塘、南狼(今南溫河、瓦渣)等地區,並在這些地區建立土司制。為應對以上形勢,清政府於雍正年間,在沿邊一線的者斌、普梅、牛羊等地設訊;乾隆年間,又在東安、馬達、磨山設訊。光緒十二年(1886)在麻栗坡街頭設司衙門。

光緒二十一年(1895),中法勘界結束,原被越南強占的茅坪、都龍、猛硐、南溫河、田蓬等地重新劃入中國版圖。光緒二十四年(1897)2月12日,設立麻栗坡副督辦,轄茅坪、天保、攀枝花、董干、田蓬5個對汛,副督辦公署建址在岜亮寨,直隸於省。光緒三十二年(1906),督辦公署由岜亮寨遷至麻栗坡街頭原都司駐地。宣統元年(1909),添設玉皇閣對訊歸麻栗坡副督辦節制;5對汛增為6對汛。

民國3年(1914),改交涉副督辦為對汛正督辦,又將各汛分等而治,田蓬、董干為一等,玉皇閣、天保為二等,茅坪、攀枝花為三等。民國四年(1915),雲南省批覆:中央命規定河口、麻栗坡兩督辦所屬各汛地一律改為特別區域,兼理司法職權;9月1日宣布實行特別區域兼理司法;麻栗坡為省轄特別區。民國6年(1917)6月,督辦署改稱為雲南省麻栗坡特別行政區對汛督辦公署,督辦及所屬六對汛劃編為特別七區,督辦公署所屬東安里的南油、磨山、馬達三個半甲為特別第一區;茅坪對汛所屬馬關的歸仁里聚義甲為特別第二區;玉皇閣對汛所屬的聚隆甲為第三區;天保對汛所屬的奮武甲為第四區(以上玉、茅、天三汛地歸馬關地面);攀枝花對汛所屬的東油半甲及胡迭半甲為特別第五區;董干對汛所屬的馬桑甲、普元甲為特別第六區(以上攀、董兩汛及督署原系東安里地面);田蓬對汛所屬的普梅營、郎恆營及木央營為特別第七區(以上田蓬所屬原在廣南縣地面)。

1949年3月,麻栗坡縣解放,廢除對汛督辦特別行政區建置,成立麻栗坡縣人民民主政府籌辦處,6月成立馬列坡縣人民政府。1950年5月31日,政務院批准:撤銷麻粟坡對訊督辦區,設立麻粟坡市(1950年6月10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屬文山專區。1955年1月3日,國務院批准:麻粟坡市改為麻粟坡縣,縣等列為丙等,由文山專區領導監督。1960年9月13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03次會議通過:撤銷麻栗坡縣,將原麻栗坡縣的行政區域並歸西疇縣(1958年11月撤併)。1962年3月27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15次會議決定:恢復麻粟坡縣,以合併於西疇縣的原麻粟坡縣行政區域為麻粟坡縣的行政區域(1961年10月分置)。

1996年,全縣人口259569人,其中男性135303人,占總人口52%;少數民族人口103233人,占總人口的39%。面積2334平方千米。轄3個鎮、9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麻栗鎮、大坪鎮、董干鎮、馬街鄉、新寨鄉、鐵廠鄉、六河鄉、楊萬鄉、八布鄉、下金廠鄉、南溫河鄉、猛硐瑤族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麻栗坡縣常住總人口總人口267986人,其中:麻栗鎮53010人,大坪鎮17182人,董干鎮33321人,南溫河鄉19657人,猛硐瑤族鄉14158人,下金廠鄉10842人,八布鄉20888人,六河鄉20666人,楊萬鄉12825人,鐵廠鄉27222人,馬街鄉26730人,新寨鄉11485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麻栗坡縣常住總人口277960人,其中:麻栗鎮54511人,大坪鎮24568人,董干鎮46544人,天保鎮20109人,猛硐瑤族鄉15303人,下金廠鄉10748人,八布鄉20387人,六河鄉16121人,楊萬鄉16406人,鐵廠鄉27914人,馬街鄉25349人。

2014年,天保鎮、董干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

視頻

麻栗坡縣 相關視頻

麻栗坡縣宣傳片
航拍麻栗坡縣麻栗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