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里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麥里梭(Melissus,鼎盛年約在公元前441年),古希臘哲學家,愛利亞學派,著有《實在論》。在哲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對「存在」的性質進行了正面論證,並且修改了巴門尼德的兩個論點。
簡介
麥里梭是巴門尼德[1](Parmenides,鼎盛年約在公元前500年)的一位更為年輕的學生,他與芝諾(Zeno,鼎盛年約在公元前468年)一樣,對老師的存在論進行了邏輯論證。同時,麥里梭也對巴門尼德的某些觀點進行了修改,尤其是把「存在」的空間特性從有限(有定形)改變為無限(無定形)。麥里梭也不像芝諾那樣斷然否認感性事物的運動與眾多,而是認為感性事物的運動與眾多並不會影響「存在」本身的不動不變和自身同一。
生平
循辨證程序為積極的立論,明愛利亞派學說之與真理之無杵,則愛琴海上薩摩士島之梅里蘇。其提倡為又「實在」唯一,不能以二以上之眾數,以唯一能無窮,多則有窮也。宇宙之間亦無「虛空」(非實在)間隙之存在,故「運動」一義,為不可能。梅氏說,「實在」不能由「非實在」(虛無)而生,故其在時間中為「無窮」,謂即永恆,即無限,同時又謂「實在」在空間中亦「無窮」梅氏,此種實在之空間的無限性,弗特與巴墨尼德之實在為一有限的圓球之說不同,且與希臘思想之一般趨勢之排斥無限性,以無限為無意義為不可思議者相反也。梅氏時間空間無窮之義使其唯物思想表現近代化極新之色彩而與大部份古代思想尤其與亞里士多德有顯著之差別。在同時期尚有芝諾也是愛利亞學派,則此派之辯證法論者,芝諾從反面立證,而梅里蘇從正面說明。
麥里梭的哲學觀念
存在的時間性
巴門尼德曾說:「存在不是過去存在,不是將來存在,因為他一直是現在這樣存在。」麥里梭則認為:「存在過的東西,過去和將來都永遠存在[2]。因為如果它是產生出來的,就必然得出:在它產生之前沒有任何東西存在。但若沒有任何東西存在,也就決不能有任何東西以任何方式從無中產生。」他還從反面說:「任何有開端和終結的東西既不是永恆的,也不是無限的。」在希臘文中「永恆」的原初意義是指生命的延展、延續。巴門尼德曾用此詞,否定存在有變化生成,以此否定過去之在和將來之在,即永遠如此,以此用「時間上的永久」來表示「永恆」。此後,「永恆」成為了西方哲學中的重要觀念。從時間特性來言說存在,這是其與巴門尼德的不同。
歷史評價
首先,麥里梭修正了巴門尼德關於存在有限的觀點,從存在的永恆無限性出發來論證存在的其他性質。從這種永恆無限性,他證明了存在的單一性。「任何事物如果不是整個存在,那麼它就不可能永遠存在」,「如果它是無限的,它就應當是單一的;如果它是二,那麼就不可能是無限的,而會受到另一個的限制」。
其次,麥里梭修正了巴門尼德關於存在有體積的觀點。他的論證是:「如果它存在,它就必定是單一的,作為唯一的東西,它必定沒有形體。如果它有體積,那麼它就會存在着部分,並且就不再是單一的了。」
麥里梭的思想的另一特色是否認虛空的存在,並以此為前提證明存在的不動性。因為虛空就是無,而無就是不存在。既然沒有虛空,存在就不能運動,因為一切都是充實的,沒有可供它移動的空間。這種觀點,從反面啟發了原子論者。
視頻
麥里梭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古希臘的哲學家麥里梭簡介 麥里梭的主要思想,趣歷史,2016-09-28
- ↑ 麥里梭主要哲學思想是什麼,學習啦網, 2017-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