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 爪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鷹 爪風 又名鈎藤,圓柱形或類方柱形,長2~3厘米,直徑0.2~0.5厘米。
表面紅棕色至紫紅色者具細縱紋,光滑無毛;
黃綠色至灰褐色者有的可見白色點狀皮孔,被黃褐色柔毛。
多數枝節上對生2個向下彎曲的鈎(不育花序梗),或僅一側有鈎,
另一側為凸起的疤痕;鈎略扁或稍圓,先端細尖,基部較闊;
鈎基部的枝上可見葉柄脫落後的窩點狀痕跡和環狀的托葉痕。
質堅韌,斷面黃棕色,皮部纖維性,髓部黃白色或中空。
無臭,味淡。[1]
目錄
名 稱
鈎藤
拼 音
Gou Teng
英文名
Gambir Plant
類 別
藤木類
功效分類
屬平肝息風藥下屬分類的息風止痙藥。
別名
釣藤、吊藤、鈎藤鈎子、釣鈎藤、鶯爪風、嫩鈎鈎、金鈎藤、掛鈎藤、鈎丁、倒掛金鈎、鈎耳、雙鈎藤、 鷹 爪風。
入藥部位
為茜草科植物鈎藤或華鈎藤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帶鈎枝條。
性味
甘苦;微寒。
①《別錄》:微寒。
②《藥性論》:味甘,平。
③《蜀本草》:味苦。
歸經
入肝、心經。
①《綱目》:手、足厥陰。
②《本草經疏》:手少陰、足厥陰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30g。不宜久煎;或入散劑。
植物形態
鈎藤 常綠木質<藤本長可達10m。小枝四稜柱形,褐色,季淨無毛。
葉腋有成對或單生的鈎,向下彎曲,先端尖,長約1.7-2cm。葉對生;
具短柄;葉片卵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5-12cm,寬3-7cm,先端漸尖,
基部寬楔形,全緣,上面光亮,下面在脈腋內常有束毛,略呈粉白色,干後變褐紅色;
托葉2深裂,裂片條狀鑽形,長6-12mm。頭狀花序單個腋生或為頂生的總狀花序式排列,
直徑2-2.5cm;總花梗纖細,長2-5cm;花黃色,花冠合生,上部5裂,裂片外被粉狀柔毛;
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倒卵形或橢圓形,被疏柔毛,有宿存萼。種子兩端有翅。
華鈎藤 本種與鈎藤的區別在於:葉片無毛;托葉全緣,寬三角形至圓形,
或有時頂端略微陷;萼裂片短於2mm,線狀長圓形;
花和小蒴果近於無柄,花間小苞片存在。
大葉鈎藤本種與前兩種睥區別在於:葉片大,革質;
花萼裂片線狀長圓形;花和小蒴果具柄,
花間小苞片無[2]
產地分布
生於谷溪邊的疏林中、山地林中、山地次生林中。
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主治功效
子癇;肝陽眩暈;肝火頭脹痛。治小兒驚癇瘈瘲,大人血壓偏高,頭暈、目眩,婦人子癇。
①《別錄》:主小兒寒熱,驚癇。
②《藥性論》:主小兒驚啼,瘈瘲熱壅。
③《日華子本草》:治客忤胎風。
④《綱目》: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小兒內釣腹痛,發斑疹。
⑤《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氣寬中。
⑥《本草述》:治中風癱瘓,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節攣急。又治遠年痛風癱瘓,筋脈拘急作痛不已者。[3]
禁忌事項
最能盜氣,脾胃虛寒者慎服。
①《本草新編》:最能盜氣,虛者勿投。
②《本草從新》:無火者勿服。
採收炮製
秋、冬季剪取帶鈎的莖段,清除殘葉後,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