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鷹擊12反艦導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鷹擊12反艦導彈(YJ-12),是中華人民共和國2000年代研製服役的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針對大型船艦。由601,611和海軍研究院,航天三院聯合研製,該型導彈的總設計師是黃銳松,副總設計師是蔡淑華。鷹擊12是八五計劃重點項目之一,目標是研製一種通用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代替現役的鷹擊83反艦導彈[1]。但是從最新的照片來看,這段導彈改成了使用四進氣口衝壓發動機,似乎是2006年到2007年中國從俄羅斯引進的AS-17導彈的升級版。

沿革

最初鷹擊-12在互聯網上曝光後,簡氏防務周刊援引未經官方證實的數據稱,鷹擊-12重約2-2.5噸,長約7米,巡航速度2倍音速,末段衝刺速度達到4倍音速,其最大射程可達約600千米。600千米的射程,已經接近了美國航母上F/A-18戰鬥機的防空巡邏半徑。鷹擊-12尺寸和重量雖遠超俄制AS-17導彈,但不及SS-N-22導彈。

鷹擊-12可以憑藉數據鏈,通過衛星巡邏機無人偵察機、潛艇等信息節點,獲得目標的實時位置與航向、航速。 外型是俄國紅寶石系列反艦導彈的國產化,內部構造外界尚不得而知。分空射、艦射和潛射三種。鷹擊12運用了先進的激光技術解決抗干擾問題,即使在電磁脈衝的干擾下鷹擊12的激光抗干擾系統仍然可以射中100千米外不超過1.5米的誤差。

2013年湖北衛視報導空射版本即將裝備轟6-K轟炸機。2013年12月殲轟-7B[2]曝光,據信其可掛載超大型外掛物關鍵技術既是可系帶鷹擊-12。

截至2013年鷹擊-12尚未有出口記錄。雖然部分媒體稱CM-400AKG為鷹擊12導彈外銷型,但是鷹擊12導彈為4進氣道衝壓發動機巡航反艦導彈,而CM-400AKG則為固體火箭發動機空對地導彈,從這點上來說兩者截然不同。事實上CM-400AKG是SY-400制導火箭的空射升級版,改進了彈翼與制導系統造成兩者被搞混的原因可能為巴基斯坦與中國大陸媒體曾經報道過已裝備巴基斯坦空軍的CM-400AKG速度高達4馬赫,是「印度航母殺手」,而鷹擊12也被媒體習慣性稱為「美國航母殺手」。。

2016年7月南海仲裁案發布前後,解放軍在南海舉行空前規模大型軍演,央視報導影片揭露演習中轟六-K發射了空射大型反艦導彈,就是鷹擊-12,表明已經量產服役,報導稱兩枚擊中就能讓大型航母沉沒。

2016年10月,其出口型號CM-302在珠海航展上亮相。

2017年7月30日,裝載在16輛運載車輛上的鷹擊-12A艦艦導彈參加了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是為這款導彈的官方編號首次正式披露。從導彈外形可以看出,該導彈安裝了衝壓式發動機,採用了超音速導彈的典型布局。

2018年11月,《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目前正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行,展覽中展出了鷹擊-12B陸基型岸艦導彈。

視頻

鷹擊12反艦導彈 相關視頻

從鷹擊81到鷹擊12,中國反艦導彈是如何進化的?
中國海軍空射型鷹擊-12亮相遠程反艦能力再獲突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