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人偵察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無人偵察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無人偵察機

起源時間: 一戰

時期: 20世紀50年

國 家: 美國與德國

無人偵察機是指無人駕駛的專門用於從空中獲取情報的軍用飛機。世界最先進的無人機是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製的全球鷹無人偵察機。這是為"高空持久性先進概念技術驗證"(actd)計劃的一部分,包括"全球鷹"和"暗星"兩個部分在內的"全球鷹"於1995年啟動。

21世紀的無人偵察機將成為偵察衛星和有人偵察機的重要補充和增強手段。它與偵察衛星相比,具有成本低、偵察地域控制靈活、地面目標分辨率高等特點;與有人偵察機相比,具有可晝夜持續偵察的能力,不必考慮飛行員的疲勞和傷亡等問題,特別在對敵方嚴密設防的重要地域實施偵察時,或在有人駕駛偵察機難以接近的情況下,使用無人偵察機就更能體現出其優越性。無人偵察機已成為重要的空中偵察裝備。[1]

戰機起源

無人機最早的開發是在一戰後,二戰中曾以無人靶機用於訓練防空炮手之外,美國與德國都嘗試以飛機攜帶大量炸藥,經由飛行員直接或者是透過另外一架飛機控制,對特殊目標進行精確度較高的攻擊。德國是以戰鬥機加上無人轟炸機的榭寄生型態使用於東線戰場。美國試驗性的使用B-17轟炸機作為炸藥的載具,飛行員在最後階段啟動自動飛行裝置之後跳傘,飛機則在默認的飛行之後撞擊目標。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數種發展路線。一種是以退役的飛機改裝成為特殊研究或者是靶機。一種是以專門設計的小型無人飛機擔任特殊的偵查或者是試驗任務,第三種是以小型無人飛機取代大型飛機的任務。隨着電子技術的進步,無人機在擔任偵查任務的角色上開始展露他的靈活性與重要性。在越戰期間,美國就曾經使用大量的無人機對高價值或者是防禦嚴密的目標進行偵查工作,如此一來可以減少人員的傷亡或是被俘虜的風險。在越戰時期美國軍方開發的RPV(Remotely Piloted Vehicle),也就是泰勒雷恩(Teledyne-Ryan)飛機公司的AGM-34火蜂(Firebee)遙控載具為早期無人飛機的代表產品之一。此外,以A-12偵察機攜帶的D-12三倍音速無人偵察機是非常特殊但是不太成功的另外一項嘗試。

20世紀50年代美國國防部曾經改裝少數DASH計劃的QH-50直升機于越南擔任偵查任務。除此之外,日本自1965年到1967年,一共向美國採購20架QH-50,部署在海上自衛隊的艦艇上。

1982年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IAI)首創以無人機擔任其他角色的軍事任務。在加利利和平行動(黎巴嫩戰爭)時期,偵察者無人機無人機系統曾經在以色列陸軍和以色列空軍的服役中擔任重要戰鬥角色。以色列國防軍主要用無人機進行偵察、情報收集、跟蹤和通訊。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中,美軍曾經發射專門設計的小型無人機作為誘餌來欺騙敵方雷達系統。

最初的一代主要以偵察機為主,21世紀一些無人機已經裝備了武器(例如RQ-1捕食者裝備了AGM-114地獄火空對地導彈)。

以色列在發展和應用無人偵察機方面走在當今世界的前列。從20世界70年代開始,以色列已獨立或與美國瑞士等國合作發展了三代無人偵察機,即第一代"偵察兵",第二代"先鋒"、"徘徊者",第三代"搜索者"、"獵犬"、"蒼鷺"和"眼視"等。這些無人偵察機的活動範圍近的約100km,遠的可達1000km,續航時間從4h到40h不等,裝載不同的偵察設備,可執行照相偵察、電視偵察、紅外成像偵察或電子偵察,所獲情報可直接或通過無線電中繼實時傳回地面指揮中心。

美國重視發展長航時、三軍通用的無人偵察機,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根據美軍的無人偵察機發展計劃,重點研製長航時無人偵察機,已研製成功"納蚊750"和"捕食者"中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納蚊750"和"捕食者"屬於中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續航時間達40h,可在目標上空巡邏20h以上。機上裝有先進的光電偵察設備、電子偵察設備和數據傳輸設備。"納蚊75"曾在波黑衝突中進行IO多次偵察監視飛行,為隨時掌握戰區形勢變化、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清報。在波黑戰爭後期和科索沃戰爭中,"捕食者"被派往戰場執行偵察任務。"全球鷹"是一種高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

除美國、以色列外,還有一些國家的軍隊也裝備有無人偵察機。例如,英國的"不死鳥"、俄羅斯的"圖一243"、德法合作研製的"布雷維爾"、南非的"禿鷹"等無人偵察機和加拿大的CL-227無人偵察直升機。

中國戰機

無偵-5型無人遠程偵察機:無偵-5型(又稱WZ-5)無人機是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服役的一種無人偵察機。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就曾擊落過幾架隸屬於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的"火蜂"式無人偵察機,當時它們正在執行對中國大陸的偵察任務。至少有一架被相當完好地繳獲,並被送往研究機構進行分析和仿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修復了一架"火蜂"式無人機,並成功地使它重返藍天。20世紀7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仿製"火蜂"式無人機,並將其命名為WZ-5型無人機,其出口型號命名為CH-1型("長虹"-1)。WZ-5型無人機由一架母機運載和發射,母機最初是經過特殊改進的圖-4"公牛"式轟炸機,後來又改為西安飛機公司生產的運-8E型運輸機。這種無人機由降落傘進行回收。無偵-5型無人機曾在1979年的中越自衛反擊戰中使用過,仍作為惟一的一種遠程無人偵察機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服役。

據最新報導顯示,一種改進型WZ-5/CH-1型無人機已經進入現役。這種新型無人偵察機據稱安裝有全球定位系統和慣性導航系統。這種無人機採用一台WP-11型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力達8.33千牛。該機可攜帶光學、電視、紅外攝像機等裝備。

WZ-5的性能數據如下:翼展9.76米;機長8.97米;機高2.18米;空重106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700公斤;任務裝備65公斤;燃油重量62公斤;最大時速800公里(在17500米高度);航程2500公里;續航時間3小時;最大飛行高度17500米。

無偵-9/-2000:未來隱形無人偵察機,在2000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國國家貴州航空工業集團首次展示了其遠程多功能隱形無人偵察機無偵-9(也稱作WZ-9或WZ-2000)。據估計,這種由扇噴發動機作動力的無人機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開始研製,而且可能已有一架原型機試飛。

在2002年的珠海航展上,貴州航空工業集團展出了一架更為精緻的WZ-9/-2000型無人機模型,它揭示了更多的細節。從總體設計上看,它有許多與美國產品相似的隱形特徵。大型頭部突起可以容納衛星通信天線,以便向地面控制中心實時傳輸圖像和電子情報數據。

這種無人偵察機可以搭載各種型號的光學和熱成像攝像機或偵察、監視雷達,也可作為空中平台廣泛用於電子對抗、空中預警等。它還可能搭載武器用於對地攻擊,就像美國空軍在阿富汗反恐戰爭中所做的那樣。雖然,這種無人機還無法與美軍的"全球鷹"式無人機相比,且不具備戰略意義,但如果在戰爭中大量使用可發揮相當偵察衛星的作用,並可執行電子戰/電子對抗任務。

發展趨勢

無人偵察機的作戰任務由戰術向戰役、戰略範圍擴展,並有逐步取代有人偵察機的勢頭。21世紀美國已將長航時無人機列為發展重點,除將充當"過渡型"角色的中空長航時無人機"捕食者"大量投產裝備部隊形成作戰能力外,還在積極研製改進型"捕食者"B,更換大功率禍槳發動機,提高航速(370-426km/h),增大升限(12000m)與載荷(308kg),進一步擴展"捕食者"的偵察能力與作戰生存能力。

垂直起降無人機(VTUAV)將取代固定翼無人機。現有固定翼無人機在艦上起降程序複雜,目標定位精度不高,事故率高,難以完成作戰要求。而垂直起降無人機具有起降條件要求低,能從海上平台和陸上複雜地形、地物條件下起降,適合艦載和城市、山區條件下作戰使用。

微型無人偵察機進展迅速,無人機裝備將向低級別延伸。為了滿足未來特種作戰和城市作戰的需要,無人偵察機微型化的步伐進展迅速。例如,在2005年後,採用"納米"技術的"掌上無人機"將裝備美軍特種部隊使用,無人機的裝備級別將向營以下的班、組、單兵延伸。這種無人機用雷達或紅外傳感器很難探測,飛行起來非常安靜,使人們無法感覺到它的存在。

無人偵察機的任務設備向全天候、高分辨、遠距離、小型化、模塊化、低造價方向發展。21世紀的無人機將使用高清晰度數字電視取代現用的標準制式電視。准實時傳輸的數碼相機將取代膠片航空偵察相機。高分辨率、高靈敏度,不用掃描成像,甚至不用致冷的第三代前視紅外儀將在無人機上普遍應用。高分辨、遠距離、多模式、小型化的合成孔徑雷達將在各種類型的無人機上使用,無人機的全天候偵察能力,識別偽裝目標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由於技術的進步,無人偵察機任務設備的造價也將降低,為大量裝備部隊提供了可能。

無人偵察機的測控傳輸系統向遠距離、安全保密、通用化、數字化、網絡化方向發展。在21世紀,利用衛星中繼的超視距遠程測控傳輸系統在長航時無人偵察機上運用更加成熟、普遍。無人偵察機測控站將實現系列化、通用化。各種型號的無人偵察機偵察信息的互通性將得到解決,屆時可利用同一地面站來控制不同型號的無人機或用不同的地面站來接收同一無人機的數據。各軍兵種使用的無人機獲取的情報信息將融入C'ISR網,實現資源共享。

廣泛採用隱身技術,進一步提高無人偵察機的隱身性能。現代戰爭的作戰樣式向"非對稱"、"非接觸"方向轉化,故增強無人機的隱身性能成為各國軍方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以色列正在研製一種高空長航時隱身無人機。洛·馬公司目前正在為美國空軍秘密研製一種黑色隱身無人機。到2013年為止無人機的隱身技術仍處於發展階段。繼續發展長航時無人偵察機,使其成為未來的實時監視平台。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