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雞公山植物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雞公山植物園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雞公山中部避暑山莊,總面積為52公頃,森林覆蓋率98%,海拔320~690 m,年平均氣溫15.2 ℃,建於1977年,隸屬雞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充分體現植物專類園的專類性、物種多樣性、區域性、景觀性為規劃原則,對雞公山植物園植物專類園的建設進行了規劃,提出了茶樹種質資源區、藥用植物園、珍稀植物園、特有植物園和經濟植物區等15個植物專類園的規劃構想.以期為雞公山植物園植物專類園的建設提供參考[1]

地理位置

雞公山[2],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境內,是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也是新中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全國八大景區之一,第一批列入全國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雞公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森林茂密、生物資源豐富,有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大鯢、長尾雉香果樹等,是河南農林、師範、醫藥等高校教學和科研基地。

雞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南38公里,地處東經114°01′-114°06′,北緯31°46′-31°52′,面積2917公頃,東西方桐柏山脈和大別山脈為鄰,山水相連,為亞熱帶南溫帶的過渡地段,地處中國南北的分水嶺,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森林植被過渡類型及珍稀野生動植物。以「雲中公園」而聞名中外的雞公山風景區,是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雞公山山上的萬國建築別墅群,被稱為世界建築高山集萃,萬國建築博物館。

地質構造

雞公山保護區內大地構造位於秦嶺褶皺系東段桐柏山脈和大別山脈褶皺帶,地質構造演化具有多旋迴螺旋式不均衡發展的特點。構造以斷裂為主,褶皺為次。區內岩石主要為雞公山混合花崗岩和靈山複式花崗岩基。

雞公山保護區位於桐柏山以東,大別山最西端,主體山系基本上分布在河南、湖北兩省省界上,呈近東西走向。南主峰報曉峰,又名雞公頭,海拔768m;北主峰為籬笆寨,海拔811m;西主峰為望父老,海拔533.6m,東主峰為光石山,海拔830m。全區相對高差400-500m,溝谷切深一般在300-400m,侵蝕基準面海拔高度為100m。由於區內地質體產狀的傾角較陡,地表徑流侵蝕作用強烈,溝谷切割較深,山坡的坡度多在30°以上。山脈經緯分明,溝谷縱橫密布。又因河流橫向切蝕山體,從而形成了一系列深谷、峽谷和橫向山嶺。

氣候

雞公山保護區地處北亞熱帶的邊緣,淮南大別山西端的淺山區。受東亞季風氣候的影響,具有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和山地氣候的特徵。這裡四季分明,光、熱、水同期。春季氣溫變幅大、夏季炎熱雨水多、秋高氣爽溫差小、冬長寒冷雨雪稀。若以氣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則冬夏兩季分別是125天、115天,春秋二季分別為65天、60天。雞公山年平均太陽輻射4928.70MJ/cm2,日照總時數2063.3小時,日照百分率47%。年平均氣溫15.2℃,極端最高氣溫40.9℃,極端最低氣溫-20.0℃,日平均氣溫穩定≥10℃的活動積溫4881.0℃。無霜期220天。年平均降水量1118.7mm。空氣乾燥度0.84。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

水文

雞公山主體山系是近東西向或北西向延伸,地形總體上南高北低。主體山系是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山系以北的東雙河、九渡河匯入溮河,復入淮河;山系以南的環水、大悟河匯入漢水,復入長江。雞公山雨量充沛、泉源眾多、水源豐富,俗有「山中一陣雨,林內百泉流」之說。

自然景觀

雞公山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之美譽,「佛光、雲海、霧淞、雨淞、霞光、異國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稱為八大自然景觀,山上有清末民初不同國別和風格的建築群,有「萬國建築博物館」之美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公共租界。

視頻

雞公山植物園 相關視頻

雞公山風光宣傳片
雞公山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