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鳥雲山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鳥雲山兵》選自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書《六韜》卷五《豹韜》。

《六韜》分別以文、武、龍、虎、豹、犬為標題,各為一卷,共六十一篇,近二萬字。《六韜》中的《虎韜》(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為「成功之路必讀之書」的同義詞[1]

提示

本篇論述了山地防禦的戰法。首先指出,軍隊駐紮在山下、山上的弊端:「處山之高,則為敵所棲;處山之下,則為敵所囚。」接着進一步論述了軍隊駐紮在山上時,應布成鳥雲之陣,即控制機動部隊、支援各方作戰的陣勢。其方法是:加強警戒,山的前後左右四面都要派出警戒;凡是敵人有可能侵入的地段,都要派兵把守,並以戰車阻絕交通要道和谷口;高樹旌旗,加強聯絡;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戰鬥。這樣,就構成了牢不可摧的「山城」。當敵來攻時,即可將敵人擊敗。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遇高山盤石,其上亭亭,無有草木,四面受敵,吾三軍恐懼,士卒迷惑,吾欲以守則固,以戰則勝,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軍處山之高,則為敵所棲,處山之下,則為敵所囚。既以被山而處,必為鳥雲之陳。鳥雲之陳,陰陽皆備,或屯其陰,或屯其陽。處山之陽,備山之陰;處山之陰,備山之陽;處山之左,備山之右;處山之右,備山之左。其山敵所能陵者,兵備其表,衢道通谷,絕以武車。高置旌旗,謹敕三軍,無使敵人知我之情,是謂山城。行列已定,士卒已陳,法令已行,奇正已設,各置沖陳于山之表,便兵所處,乃分車騎為鳥雲之陳,三軍疾戰,敵人雖眾,其將可擒。」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領兵深入敵國境內,遇到高山巨石,山峰高聳,沒有草木,四面受敵。我全軍因而恐懼,士兵迷惑惶亂。我要想進行防守就能穩固,實施進攻就能取勝,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凡是把軍隊配置在山頂之上,就容易被敵人所隔絕孤立;凡是把軍隊配置在山麓,就容易被敵人所圍困囚禁。既然是在山地環境中作戰,就必須布成鳥雲之陣,所謂鳥雲之陣,就是對山南山北各個方面都要戒備。軍隊或者駐守山的北面,或者駐守山的南面。駐紮在山的南面,要戒備山的北面;駐紮在山的北面,要戒備山的南面;駐紮在山的左面,要戒備山的右面;駐紮在山的右面,要戒備山的左面。凡是該山敵人所能攀登的地方,都要派兵守備,交通要道和能通行的谷地,要用戰車加以阻絕。高掛旗幟,以便聯絡;整飭三軍,嚴陣以待,不要讓敵人察知我軍情況,這樣就成了一座山城。部隊的行列已經排定,士卒已經列陣,法令已經頒行,奇正的運用已經確定,各部隊都編成沖陣,配置在山上比較突出的高地便於作戰的地方。然後把戰車和騎兵布成鳥雲之陣。這樣,當敵來攻時,我全軍猛烈戰鬥。敵軍雖多,必被打敗,其將領也可被我俘獲。」

軍事思想

《六韜》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戰爭觀、軍隊建設、戰略戰術等有關軍事的許多方面,其中又以戰略和戰術的論述最為精彩,它的權謀家思想也很突出。

《六韜》的軍事思想比較複雜,差不多先秦各家的軍事思想在書中都有反映。書中最突出的是陰謀權術思想。《六韜》一開頭就說:"夫魚食其餌,乃牽於緡,人食其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國,國可拔。以國取天下,天下可畢。"(《文師》)這就是說,國君統治百姓,就要像漁人釣魚,以釣餌來誘使人們上鈎,聽從驅使。權謀可以表現在多方面:第一,"予之為取"。就是欲將取之,必先與之。《文師》說:"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

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2]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多種文字。

視頻

鳥雲山兵 相關視頻

六韜
六韜兵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