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鰩魚無人機俄羅斯研發的隱身無人攻擊機,採用單具RD-33渦輪扇發動機改裝的RD-5000B渦輪發動機[1],下開兩個武器倉。

目錄

介紹

鰩魚無人機是由米格公司的先進概念飛機研發部設計的,從俄方已經公開的數據看,「鰩魚」無人機翼展11.5米,全長10.25米,機高2.7米,最大起飛重量10噸,最大低空飛行速度為800公里/小時,最大武器載荷超過2噸,升限達12000米,作戰半徑2000公里。其機體結構將大範圍使用複合材料以減輕結構重量。

該型機的動力系統採用一台克里莫夫RD-5000B渦輪風扇發動機,這也是裝備到中國FC-1「梟龍」戰鬥機的RD-93發動機的改進型,該發動機沒有加力燃燒室,但是裝有扁平的二維推力矢量噴管。巴克夫斯基在接受AW&ST記者採訪時透露:在米格-29OVT戰鬥機上驗證的全數字式飛行控制系統和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將被應用到無人作戰飛機上,「鰩魚」驗證機的機翼後緣設置了面積較大的開裂式襟副翼,不過其俯仰和偏航控制將主要依賴於推力矢量技術

從俄羅斯國內的電視新聞中可以看到:「鰩魚」為無尾飛翼式布局,十分強調隱身性能,其機翼前、後緣和機身邊緣採用平行設計[2],將高強度雷達反射波集中到與機身前、後緣垂直的四個方向上;進氣道位於機身上方接近機頭部位,採用單進氣口「叉式」進氣,兩個分叉的進氣道由一個垂直隔膜分開,以防止入射雷達波直接照射發動機風扇的迎風面後形成強反射源;另外,機腹武器艙門和機身所有口蓋邊緣也被設計成鋸齒狀。米格公司表示,這種氣動布局是經過多輪風洞吹風試驗才最終確定的,在風洞試驗期間,米格公司還嘗試過為「鰩魚」增加兩個V字形垂尾,但此舉由於影響隱身性能最後被放棄。近年俄羅斯在隱身技術領域取得了不少突破,這在新蘇-35戰鬥機上已經有所體現。不過有消息稱,「鰩魚」採用的還是相對傳統的外形與材料隱身方法,已經達到一定實用化的等離子隱身設備將不會出現在該型機上。

有西方記者評論稱:「鰩魚」的外形設計和美國波音公司的X-45C無人機極為相似,但重量和尺寸比X-45C要小很多,更接近於X-45A。對此,米格公司的官員回應道:「鰩魚」沒有抄襲美國的X-45、X-47和歐洲「神經元」無人機。具有空戰能力的智能化無人機技術尚處於起步階段,各國現有無人機基本上都是用於偵查和對地攻擊,短時間內無人機還難以具備與有人駕駛戰鬥機進行格鬥的能力。因此無人機要在戰場上生存,就必須依靠優秀的全向寬頻帶隱身性能,這也是「鰩魚」採用無尾式飛翼布局的主要原因。美國的幾款隱身飛機——無論是有人還是無人駕駛——也都選擇了這種布局,這只能解釋為技術優化後的必然選擇。

「鰩魚」擁有兩個內置武器彈艙,能夠攜帶像Kh-31A反艦導彈(彈體長度達4.7米)這樣的大型精確打擊武器,在米格公司的武器攜帶能力展示中,西方記者還發現了KAB-500精確制導炸彈和Kh-31P反輻射導彈,因此可以斷定,該型機不僅能夠對水面目標和地面目標發起攻擊,還能執行壓制敵方地面防空系統的任務。

視頻

鰩魚無人機 相關視頻

俄羅斯六代機進行高滑測試?其實是改頭換面的鰩魚無人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