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鱸魚號潛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鱸魚號潛艇(SSK-2/SS-551)是一艘梭魚級潛艇,是第二艘以「鱸魚」(Bass)——一種多刺的食用魚——為名的美國海軍艦艇。她的原名是「K-2」(SSK-2)[1]

鱸魚號在馬雷島海軍造船廠安放龍骨,並於1951年5月2日下水(當時艦名為「K-2」),由已故卡萊恩艦長的妻子——約翰.J.卡萊恩夫人贊助;1951年11月16日,該艦展開服役,海軍少校D.E. 賓廷擔任艦長。

簡介

美國海軍的三艘獵艇潛艇(SSK)——「梭魚」(SSK-1)、「鱸魚」(SSK-2)和「狐鰹」(SSK-3),都配備了巨型的BQR-4艦首聲納陣列[2];這是「嘉陽計劃」(Project Kayo)——一項有關使用艦首低頻被動聲納陣列的實驗計劃。當面對使用通氣管的敵潛艇時,潛艇只要實行靜音潛航,這些聲納陣列將提供一個比以往大為改進的聲納偵搜範圍。這些SSK潛艇航速低,而且又需定期上浮到潛望鏡深度使用通氣管,反潛戰(ASW)能力因而受到不小的限制;但她們所帶來的先進聲納技術,對後來的核潛艇來說意義重大。美軍相信蘇聯海軍會以納粹德國XXI級潛艇為基礎,建設一支龐大的潛艇部隊;而梭魚級潛艇在發展過程中,因而被視為對抗蘇聯潛艇的原型艦,以備後來大量生產之用。

K-2在1952年5月23日抵達珍珠港,加入第72潛艇部隊。由於她是新型潛艇,K-2進行了一些評估任務,好了解她的能力和限制。1953年1月,為了安裝一些額外的設備,該艦被嚴密地封存於珍珠港海軍造船廠。1953年6月,她重新執行任務,並和其他艦隊單位一起進行戰術演練和協調作業。

1955年1月,「K-2」回到馬雷島海軍造船廠進行翻修。其後「K-2」駛到墨西哥馬薩特蘭,其後回珍珠港。同年12月15日,「K-2」改名為「鱸魚」,並在珍珠港外活動直到1957年6月。該月26日,鱸魚號回到美國並在西岸服役直到同年10月1日被封存為止。1958年,蘇聯的核潛艇取代其常規動力潛艇,成為新的威脅,常規動力獵艇潛艇(SSK)功成身退;1959年8月15日,鱸魚號的舷號改為「SS-551」。

結局

鱸魚號於1965年從美國海軍艦船名冊上除名,並於1966年11月17日拆解出售。

視頻

鱸魚號潛艇相關視頻

法國海軍梭魚級核潛艇蘇弗朗號移出干船塢
十年磨一艇,剛服役就領先,法蘭西的海洋騎士——梭魚級核潛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