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魯文佐里山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魯文佐里山脈(Rwenzori)是非洲中部的一座山脈,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烏干達的交界地區。山脈最高峰為斯坦利山的瑪格麗塔峰,海拔5,109米。1952年,山脈的部分地區建立為魯文佐里山國家公園,後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1]

人類歷史

魯文佐里山脈是科尼奧人安巴人的聚居區。在殖民時期的20世紀初,這兩個部落是土柔王國的一部分。20世紀50年代,安巴人開始發動獨立鬥爭。主張分離的運動從60年代中期開始,直到1982年結束談判達成協議後才得以平息。

1889年,亨利•莫頓•史丹利[2]率領的探險隊成為首先發現該地區的歐洲人。同年6月7日,探險隊的二把手,軍事指揮官威廉•格蘭特•斯坦爾斯爬到海拔10,677英尺的地方,成為當時已知攀登最高的人。1906年,意大利阿布魯齊公爵路易吉•阿米地奧成功登頂,成為第一個登上最高峰的人。

地理特徵

由於起源於地殼中的地質活動加劇,片麻岩花崗岩角閃岩石英岩等水晶岩石隆起,山脈於300萬年前的晚上新世形成。抬升運動也導致古湖和今天大湖地區中的艾伯特湖愛德華湖 魯文佐里山脈約120公里長,65公里寬。共有6個主要的山峰,分別是斯坦利山(5,109米)、斯皮克山(4,890米)、貝克山(4,843米)、葉明山(4,798米)、傑西山(4,715米)和路易吉迪薩伏依山(4,627米)。斯坦利山是其中最大的山,擁有一些較小的峰和山脈最高峰瑪格麗塔峰。山脈以變質岩為主。由於板塊運動向上擠壓使山體發生傾斜的觀點已經被公認。山區處在一個非常潮濕的地區,經常被雲霧籠罩。

生物資源

魯文佐里山區以植物著稱,低海拔植被是熱帶雨林,中海拔為高寒草甸,最高處終年被積雪所覆蓋。動物包括非洲森林象、一些靈長類物種和許多特有的鳥類。山區的大部分地區目前是世界遺產,包括烏干達的魯文佐里山國家公園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維龍加國家公園

魯文佐里山區發現有5種不同類型的植被,分別是草原(1000米-2000米)、山地森林(2000米-3000米)、竹林和爵床科植物(2500米-3500米)、石南屬密花樹屬植物(3000米-4000米)和非洲高山荒野區(4000米-4500米)。在高海拔地區,有些植物的大小異常,例如山梗萊屬的植物和千里光屬的雜草,魯文佐里山區的這類植物就比其他地區生長的更大。

生態環境

氣候變化對魯文佐里山區冰川的影響成為近年來科學家一直關注的問題。在1906年,山區內有43塊大型冰川散布在6個山峰上,總面積7.5 km²,為非洲冰川總量的一半。到2005年,冰川還剩散布在3個山峰上的1.5 km²。倫敦大學學院的理查德•泰勒博士認為冰川消減的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並研究它對山區植被生長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視頻

魯文佐里山脈 相關視頻

魯文佐里山脈
尼羅河的源頭,烏干達魯文佐里山脈

參考文獻

  1. 世界自然遺產——魯文佐里山國家公園,宣講家網,2013-12-30
  2. 亨利·莫頓·史丹利,個人簡歷網,20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