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山黃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山黃耆

中文學名:高山黃芪

拉丁學名:Astragalusalpinus.L.

別 稱:高山黃耆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 科:蝶形花亞科

族:山羊豆族

屬:黃耆屬

亞 屬:華黃耆亞屬

種:高山黃芪

分布區域:新疆

命名者及年代:L. 1753

組:短翼組

亞 族:黃耆亞族

高山黃芪(gāo shān huáng qí,學名 Astragalus alpinus.L.),多年生草本,被單毛。莖較細,傾斜,高10—45cm。奇數羽狀複葉,有小葉17—25片,小葉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13cm,托葉基部與葉柄連合。分布於新疆天山阿爾泰山[1]

高山黃芪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花冠黃色,長10—14cm,龍骨瓣頂端藍紫色,翼瓣頂端全緣,翼瓣和龍骨瓣基部不與雄蕊管合生,花冠於結實期脫落,花萼鍾狀,長4—6mm,萼筒短,後期不膨脹。

莢果鐮狀彎曲,下垂,長8—12cm,果柄長3—5mm,等長或長於萼筒。

高山黃芪生長環境

高山黃芪為多年生中生豆科牧草。喜涼爽和較濕潤的生態環境,耐寒性較強,分布於小山至亞高山 帶的林緣、山谷坡地,尤其在針葉林緣最常見。

習生於富含腐殖質的山地黑鈣土、灰褐色森林土及山地草甸土上。分布海拔在天山北坡西部的伊犁地區為1700—2400m,中部為1600—2600m、東部的巴里坤為2200—2800m,在天山南坡僅中部海拔2600—2800m的亞高山有零星分布,在阿爾泰山西部為1500—2100m、中部為1600—2400m、

東部為1700—2600m。高山黃芪是山地草甸類草地的伴生種。常出現於以鴨茅、細葉早熟禾、密穗林地早熟禾、無芒雀麥、大羊茅、鵝觀草、老鸛草,白喉烏頭,草原糙蘇,龍蒿、聚花風鈴草、東北羊角芹、牛至等多種高大禾草和雜類草為共建種組成的禾草+雜類草山地草甸中。群落中除高山黃芪居主要伴生種地位外,還有草原香豌豆、線葉野豌豆、野火球、小花頓河驢食豆等多種豆科植物參與伴生。

該類型草地群落含粗蛋白質9.48—11.56%,粗脂肪1.81—1.89%,粗纖維24.28—25.39%,無氮浸出物44.79—47.04%,粗灰分8.12—8.47%,鈣0.33—0.82%,磷0.13—0.15%。高山黃芪通常於4月底至5月上旬返青,6月初開花,中旬結實,7月中旬種子成熟。 [2]

Astragalus alpinus Linn. Sp. Pl. 760. 1753; Turcz. in Bull. Soc. Nat. Moscou 15: 761. 1842; Bunge in Mem. Acad. Sci. St. Petersb. VII. 11 (16): 29. 1868 et 15 (1): 23. 1869; Baker in Hook. f. Fl. Brit. Ind. 2: 123. 1876; Boriss. in Kom. Fl. USSR 12: 43. t. 3 (1). 1946; Golosk. in Pavl. Φπ. Казахст. 5: 100. t. 12 (2). 1961.

高山黃芪分布範圍

高山黃芪在我國分布於新疆天山阿爾泰山,國外在蒙古北部、原蘇聯中亞高加索西伯利亞遠東歐洲北部斯堪的納維亞中歐北美等地均有分布。

高山黃芪主要價值

高山黃芪植株較低矮,常自基部或地表下約5cm處的根頸部分枝,再生力較強,較耐牧,屬放牧型牧草。但在高草植被群落中株高可達45cm以上,也可打草利用。

莖葉柔軟,葉量豐富,據測定莖葉花比為36.1:57.4:6.6。適口性好,各類家畜均喜食,尤其馬、牛最喜食。

據對該草化學成分分析,粗蛋白質粗脂肪、無氮浸出物和鈣含量均較高,而粗纖維含量較低。 [3]

參考來源

  1. 高山黃耆, 植物智, 2020-01-18
  2. 《中國植物志》 第42(1)卷 (1993) >> 195頁 PDF >> 高山黃耆 Astragalus alpinus
  3. 趙義海,羅輯,符義坤. 貢嘎山亞高山森林生態系統草地亞系統小葉黃芪群落C循環研究. 《 CNKI;WanFang 》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