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食人樹
來自復興網的圖片
食人樹

中文名稱 :食人樹

:植物界

:豬籠草科、茅膏菜科或狸藻科

分布區域 :南亞和澳大利亞等地區

食人樹廣義指地球上的食肉類植物(carnivorous plant),有13科20屬600多種。已知的最大肉食植物是馬來王豬籠草(Nepenthes rajah),會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同時食人樹指不同傳說中的食肉植物,其體型龐大得能夠殺死甚至吞噬一個人類或其它大型動物。縱使有着各種不能肯定的有關報告記載,沒有此類植物的具體存在證據,因此這種植物的存在暫時還是個謎。[1]

目錄

生長環境

地區特性

植物中的確有一類食肉植物(carnivorous plant),因為它們主要捕捉昆蟲,所以也叫食蟲植物(insectivorous plant)。截至到2013年全世界發現的食肉植物共有13科20屬600多種,絕大多數都隸屬於三個食肉植物科--豬籠草科、茅膏菜科和狸藻科。食肉植物其實並不罕見,從熱帶到寒溫帶都有分布。在中國南方很多地方--比如廣州的白雲山和深圳的梧桐山--很容易就能見到茅膏菜屬的多種食肉植物,在北京也一直有狸藻生長(雖然數目非常少)。由於這類植物具有這種奇異的特性,它們一向是植物科普的熱門題材,也因此被很多人當成觀賞花卉栽培。

養分獲取

食肉植物多半都生長在養分貧瘠的石縫、沼澤或淺水中,食肉是它們獲取養分的重要方法;但是它們本身仍然可以通過根系吸收礦物質,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養分,如果它們不食肉,通常至多是生長不良,並非必死無疑,所以食肉植物並不需要進化出像食肉動物那樣高超的捕食本領,只要能夠對付昆蟲這樣的小動物就夠了。

捕蟲機制

其中捕蠅草的反應最為迅速。食肉植物的捕蟲機制有的是利用產生的粘性液體粘住獵物,有的是用像瓶子似的葉子誘獵物進入後再封口等等。大部分食肉植物都生長在潮濕荒地、酸沼、樹沼、泥岸等水分豐富而土壤酸性缺乏氮素的環境。無論水生、陸生或兩棲,食肉植物均有相似的生態特點。大部分食肉植物是多年生草本,高不過30厘米,長僅10至15厘米。個別種類有長至1米的,最小的可以隱藏在水蘚沼澤的蘚類中。

捕食方式

這類植物捕食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是生有捕捉器或夾子般的葉子,葉子兩半能迅速閉合,把犧牲品夾在當中。如捕蠅草(茅膏菜科,捕蠅草屬),它的葉子平時分兩片張開,葉上分泌有甜味的液體,一旦有昆蟲類小動物碰到葉子上的毛,兩片葉子立即閉合,把昆蟲夾在其中, 並分泌消化液把它消化即"吃掉"。大約十天後,消化已畢,葉子重新張開,等候捕捉下一個獵物。又一類如豬籠草,瓶子草,葉子演化成瓶狀,瓶口色彩鮮艷,並能分泌具有香味的蜜腺,吸引昆蟲等小動物。而瓶頸又長着向下斜生的硬毛,昆蟲只要爬進瓶中就無法逃出,瓶底的消化液會迅速把它消化掉。再一類,如茅膏菜(茅膏菜科,茅膏菜屬),葉片有粘液腺,能分泌透明、反光的粘液,使其外表格外鮮艷多彩,以引誘昆蟲。當小蟲停落葉面時,即被粘液粘住,昆蟲因掙扎而使全身粘滿粘液,最終漿死。這些能捕食動物的植物,雖然令不少人覺得驚奇,但它們確實存在。然而,這些植物都不高大,一般只有二三十厘米,最高的也不過六七十厘米高。 它們只能捕食小動物,主要是捕食昆蟲,較大的品種,偶爾也能捕食小型的蛙或壁虎等。因此人們把它們稱為捕蟲植物或食蟲植物。至於稍大些的動物, 哪怕是小鼠,它們是根本無力捕獲的。

主要價值

大都生長在熱帶沼澤地帶,也有一些作為小型盆栽供欣賞。

主要品類

食肉植物又稱食蟲植物。這種植物能藉助特別的結構捕捉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小蟲分解,然後吸收其養分。已知食肉植物約有400種。這類植物多為綠色植物;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個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氮的化合物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食肉植物多數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消化動物蛋白質,能適應極端的環境。其誘捕工具多為葉的變態。半數以上的食肉植物,其特點是花兩側對稱。有些食肉植物幾乎遍及全世界。奠柏、蛇樹等。世界上能吃動物的植物約520多種,但絕大多數只能吃些細小的昆蟲。傳說生長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的奠柏,居然能吃人。奠柏樹高八九米,長着很多長長的枝條,垂貼地面。有的像快斷的電線,風吹搖晃,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它們,樹上所有的枝會象魔爪似地向同一個方向伸過來,把人捲住,而且越纏越緊,使人脫不了身。樹枝很快就會分泌出一種粘性很強的膠汁,能消化被捕獲的"食物",動物粘着了這種液體,就慢慢被"消化"掉,成為樹的美餐。當奠柏的枝條吸完了養料,又展開飄動,再次布下天羅地網,準備捕捉下一個犧牲者。雖然奠柏據說可以吃人,但是沒有一例受害者或者和奠柏有關的失蹤報告。觀察中也僅僅看到它吃一些小型動物。這種植物最接近妖魔化的食人樹原型,但依然無法食人。[2]

傳說起源

1878年,殖民列強在設法教化和征服那些偏遠地區的人們的時候,發現這個世界竟是如此怪異。他們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傳回倫敦、布魯塞爾和柏林,他們提到了遙遠的陸地、失落的城市以及在動物園裡所看不到的動物,當然,他們講述的很多故事都誇大了,而且大部分將隨着時間流逝,被人們遺忘。但是馬達加斯加島上的荒野叢林和有關它的傳說,卻很難被人淡忘。馬達加斯加島在2013年仍是草木叢生,對外界來說,它仍存在一些未被開發的地區。在這裡生長的90%的自然菌群,在世界其他地區根本看不到。它是一個叢林,一切都有可能潛伏在裡面。德國探險家卡爾·李奇博士(Carl Liche)手持彎刀,帶領着一隊當地的穴居土著--姆科多(Mkodo)人進入叢林深處。到達一個空曠地時,李奇突然停下了腳步。眼前的景象是任何一個白人都不曾見過的:一根"像八英尺高的菠蘿"的樹幹上長着濃密的葉片,樹葉從樹頂一直垂到地面上,7英尺長的卷鬚向四面八方伸展。李奇產生了一種不祥的預感。他開始跟他的英國助手交談,並注意到那些當地人開始變得非常興奮。他們把一名姆科多婦女推向那棵大樹。並開始祈禱。該婦女喝了從食人樹里滲出的一種非常奇怪的液體後,變得非常瘋狂,開始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聖歌在繼續,只見"那棵原本慵懶的像死了一樣的殘暴的食人樹,突然恢復了野性的活力。" 卷鬚像蛇一樣快速伸出,勒緊婦女的脖子和身體,使她無法呼吸。那個婦女的尖叫聲變得越來越弱,最後完全消失了。這時樹葉把她一層層包裹起來,直到不留一絲縫隙。10天後李奇重新回到這個地方,然而他在那顆樹下只看到一堆白骨。 關於馬達加斯加島食人樹的故事,是殖民時代一些人為了吹噓編造的一個故事。[3]

相關視頻

食人樹之謎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