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雪訪沉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雪訪沉冤》,粵劇《風雪訪沉冤》莫汝城、潘邦榛、唐峰、關漢根據小說《神聖的使命》改編。

劇目介紹

1975年秋,某省公安局副局院王公伯恢復職務,複查案件,發現八年前「白舜企圖強姦女學生楊瓊」一案疑點甚多,而且牽連到一個重大的政治陰謀。他在鄭局院的支持下決心平反冤案,但遭到省政府某部門副主任徐潤成、省公安局副局院裴發年一夥的極力阻撓。王公伯千方百計訪尋「原告」楊瓊,熱情幫助她擺脫精神枷鎖。楊瓊深受感動,揭出內情。裴發年以「搞右傾翻案」的罪名逮捕王公伯,並暗害楊瓊。王公伯為保護楊瓊,壯烈殉職,最終白舜冤案得以昭雪。

粵劇《風雪訪沉冤》1979年由廣東粵劇院三團首演,導演陳酉名、白超鴻,白超鴻、林錦屏、梁健冬、陳曉明等主演。1979年獲廣東省專業戲劇評選優秀劇目獎。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風雪訪沉冤 相關視頻

中國戲曲絕活展示
【紀錄片】中國戲曲瑰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