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顛覆性創新·國家視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顛覆性創新·國家視角》是202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光宇。

圖書是以傳播文化[1]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號記錄於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圖書是人類思想的產物,是一種特定的不斷發展着的知識傳播工具[2]

內容簡介

《顛覆性創新:國家視角》基於國家視角認識顛覆性創新,闡述顛覆性技術的成長規律,解讀並構建顛覆性技術成長的創新生態系統,是專著《顛覆性創新:SNM視角》的姊妹篇。《顛覆性創新:國家視角》共七篇,內容涉及國家視角顛覆性創新的問題背景、理論認識,並圍繞「創新樹」提出培育「根」能力、「干」學科、「枝」技術、「土」環境、「葉」創意的具體內涵與方法工具。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問題背景

第1章 中興與華為「斷芯」事件 3

1.1 中興「斷芯」事件概況 3

1.2 華為「斷芯」事件概況 4

1.3 「斷芯」事件的比較分析 7

1.4 「斷芯」事件的啟示 8

第2章 顛覆性創新與工業革命 12

2.1 顛覆性創新與第一次工業革命 12

2.2 顛覆性創新與第二次工業革命 15

2.3 顛覆性創新與第三次工業革命 20

2.4 顛覆性創新與第四次工業革命 23

第3章 顛覆性創新與科技強國 28

3.1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進方向和發展趨勢 28

3.2 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選擇 30

3.3 發達經濟體實施顛覆性創新的借鑑與啟示 32

3.4 我國加速推進顛覆性創新的戰略思考 36

第二篇 理論認識

第4章 顛覆性創新的研究回顧 43

4.1 顛覆性創新的內涵 43

4.2 顛覆性創新的產生機理 44

4.3 顛覆性創新的識別研究 46

4.4 顛覆性創新的培育研究 48

第5章 顛覆性創新的內在機理 51

5.1 顛覆性技術的來源 51

5.2 顛覆性技術成長的重要特徵 53

5.3 顛覆性技術成長的影響因素 55

5.4 顛覆性技術成長的培育機制 59

第6章 國家視角顛覆性創新的研究框架 63

6.1 國家視角顛覆性創新的概念 63

6.2 國家視角顛覆性創新的特徵 68

6.3 國家視角顛覆性創新的驅動力 70

6.4 創新樹:構建顛覆性技術成長的創新生態系統 73

第三篇 創新樹之「根」能力

第7章 技術預見能力 85

7.1 確立技術預見主體 85

7.2 掌握顛覆性技術預見方法 86

7.3 構建技術監控與創新決策動態交互的技術預見流程 91

7.4 構建技術預見導向的組織結構 94

第8章 知識創造能力 96

8.1 知識創造與顛覆性創新 96

8.2 知識創造的過程模型研究 98

8.3 基於B-SECI改進模型的顛覆性創新過程 100

8.4 企業提升知識創造能力的借鑑啟示 106

第9章 資源整合能力 108

9.1 顛覆性創新價值創造與資源整合能力 108

9.2 案例選取 111

9.3 企業資源整合能力與價值創造路徑分析 112

9.4 提升企業資源整合能力的對策建議 121

第四篇 創新樹之「干」學科

第10章 基礎科學與顛覆性創新 125

10.1 學科分類與學科體系構成 125

10.2 基礎科學交叉融合支撐顛覆性技術產生與發展 127

10.3 基於基礎科學突破的科技革命催生顛覆性創新 130

第11章 構建基礎科學研究的支撐體系 135

11.1 基礎科學研究的內涵 135

11.2 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狀況 140

11.3 基礎科學研究的分類支持策略 146

11.4 實施基礎科學研究的戰略舉措 147

第五篇 創新樹之「枝」技術

第12章 顛覆性創新的方向分析 151

12.1 創新方向的系統功能分析 151

12.2 顛覆性創新方向分析的基本步驟 156

12.3 案例分析 158

第13章 顛覆性創新的潛力分析 169

13.1 潛力分析理論來源 169

13.2 基於衝突原理的顛覆性創新潛力分析 172

13.3 電動汽車新技術顛覆性創新潛力分析 178

13.4 電動汽車新技術顛覆性創新潛力的灰色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189

第14章 顛覆性技術的識別遴選 196

14.1 顛覆性技術識別遴選的難點 196

14.2 顛覆性技術識別遴選的方法選擇 197

14.3 成長期顛覆性技術識別遴選指標評價體系與運行流程 200

第六篇 創新樹之「土」環境

第15章 顛覆性創新的制度文化土壤 209

15.1 營造有利於顛覆性技術成長的文化氛圍 209

15.2 構建有利於顛覆性技術成長的管理機制 213

15.3 建設有利於顛覆性技術成長的科技生態 216

第16章 顛覆性創新的人才供給土壤 219

16.1 創新人才的內涵及特徵 219

16.2 創新思維與創新精神培養 221

16.3 創新能力培養與創新創業教育 225

第17章 顛覆性創新的技術孵化土壤 233

17.1 新型研發機構的內涵 233

17.2 新型研發機構促進顛覆性創新的內在機理 242

17.3 新型研發機構為顛覆性創新構建保護空間 245

第18章 顛覆性創新的政策支撐土壤 248

18.1 顛覆性創新的政策研究 248

18.2 顛覆性創新的政策分析框架 250

18.3 顛覆性創新政策內容的文本計量分析 254

18.4 顛覆性創新的政策問題梳理 259

18.5 顛覆性創新發展的政策內容優化 261

18.6 顛覆性創新發展的政策戰略支撐強化 263

第七篇 創新樹之「葉」創意

第19章 顛覆性創新的創意生成機制 267

19.1 顛覆性創新價值主張的定義 267

19.2 顛覆性創新價值主張的戰略選擇 271

19.3 顛覆性創新價值主張的實現方式 273

第20章 顛覆性創新創意孵化的主要載體 275

20.1 眾創空間的源起、內涵及構成要素 275

20.2 眾創空間的基本功能及運行機制 278

20.3 國內外眾創空間的成功經驗與借鑑啟示 282

第21章 顛覆性創新的策源地 290

21.1 獨角獸企業概念內涵及發展現狀 290

21.2 獨角獸企業顛覆性路徑匹配與創意來源 293

21.3 獨角獸企業創意形成過程與案例分析 295

21.4 結語 299

參考文獻 300

參考文獻

  1. 文化的作用是什麼,光明網,2015-10-14
  2. 知識傳播工具的變化,觀察者網,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