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題木居士二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題木居士二首》

作品名稱: 《題木居士二首》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題木居士二首

《題木居士二首》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的詩。[1]

韓愈文章的特點之一是「發言真率,無所畏避」,或「鯁言無所忌」,也就是敢於講話,而且敢講真話。這個特點是和他積極的政治態度分不開的。他的幾篇奏疏都是敢於揭發事實,敢說「群臣之所未言」的話。而且還表現於他不顧儒家的傳統觀念,敢講違背舊說的話,甚至說了同自己別的文章互相矛盾的話。有時也敢於突破社會上的流俗之見。[2]

韓愈文章的再一個特點是不僅真率大膽,而且慷慨激昂,憂憤甚廣。從韓愈的全部文章看,凡是論及人材,便往往憤激不平,別具風概,而且還寫得自然隨便、如話家常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唐時耒陽(今屬湖南)地方有「木居士」廟,貞元末韓愈路過時留題二詩,此為其一。詩乃有感於社會現實而發,非一般應景的題詠。詩中「木居士」與「求福人」不妨視為官場中兩種人的共名。作者運用詠物寓言形式,在影射的人與物之間取其相似點,獲得豐富的喜劇效果,成為此詩最顯著的特色。

漢代南方五嶺間有所謂「楓人」的雜鬼。以楓樹老而生癭,形狀類人,被巫師取作偶像,借施騙術。「木居士」大約也是同一類木魅。它原本是山中一棵普通老朽的樹木,曾遭「火透」(雷殛),又被「波穿」(雨打水淹),經磨歷劫,傷痕累累,被扭曲得「根如頭面干如身」這樣一種不自然的形狀。前兩句交代「木居士」先時狼狽處境,揭其老底,後兩句則寫其意外的發跡,前後形成鮮明對照。幸乎不幸乎,世間的機遇往往帶有偶然性質。老樹根干狀似人形,本是久經大自然災變的結果,然而卻被迷信的人加以神化,供進神龕。昨天還是囚首喪面,不堪其苦,轉眼變成堂堂皇皇的「木居士」,於無佛處稱尊了。其名與實、尊榮的處境與虛朽的本質是何等不諧調。在諷刺藝術中,喜劇效果的取得,多着力於揭露假、惡、丑的事物的表面現象與內在本質的極不諧調,換句話說,就是「把無價值的撕毀給人看」(魯迅)。

此詩中,詩人正是這樣作的。因此,「木居士」的形象給人以滑稽可笑的感覺,收到極好諷刺效果。可詩的妙處還在最後一句,它畫出這樣一幅圖景:神座之上立着一截僥倖殘存、冥頑不靈的朽木,神座下卻香煙繚繞,匍伏着衣之飾之的善男信女,他們在祈求它保佑。這種莊嚴的、鄭重其事的場面與其荒唐的、滑稽可笑的內容,再一次構成不協調,構成喜劇衝突,使人忍俊不禁。這裡挖苦諷刺的對象又不僅是「木居士」了。「木居士」固然可笑,而「求福人」更可笑亦復可悲。詩人是用兩副筆墨來刻劃兩種形象的。在「木居士」是正面落墨,筆調嬉笑怒罵,尖酸刻薄。對「求福人」則著墨不多,但有點睛之效:他們急於求福,慾令智昏,錯抱「佛」腳。「木居士」不靠他們的愚昧尚且自身難保,怎麼可能反過來賜福於人呢?其「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論語·為政》)不是荒唐之至麼?詩中對「木居士」的刻薄,句句都讓人感到是對「求福人」的挖苦,是戳在「木居士」身上,羞在「求福人」臉上。此詩妙處,就在抓住了「聾俗無知,諂祭非鬼」(《?溪詩話》)的陋俗與封建官場中某種典型現象之間的一點相似之處,借端托喻,以詠物寓言方式,取得喜劇諷刺藝術的效果。

不過,需要說明:從此詩的寫作背景看,作者可能有影射貞元末年「暴起領事」的二王(王伾、王叔文)及其追隨者的用意。他反對二王和永貞革新,固然是保守的表現。但就此詩而言,是寫在革新運動之前且未涉及革新之事。而當時二王的追隨者中確有不少鑽營投機的分子(參閱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因而此詩諷刺形象的客觀意義,是不可簡單地以韓愈的政治態度來抹煞的。

作者簡介

韓愈[3](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貞元十九年(803年),因論事而被貶陽山,後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4]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5]

韓愈是北魏貴族後裔,父仲卿,為小官僚。韓愈3歲喪父,後隨兄韓會貶官到廣東。兄死後,隨嫂鄭氏輾轉遷居宣城。7歲讀書,13歲能文,從獨孤及、梁肅之徒學習,並關心政治,確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貞元八年(792年)進士及第,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書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憲宗元和時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只能順應和服從天命。他的這種有神論思想,適應了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

長慶四年(824年)八月,韓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韓愈在長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終年五十七歲。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次年三月,葬於河陽。韓愈陵園(韓愈墓)位於河南省孟州市城西6公里韓莊村北半嶺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臨黃河,是一片丘陵地帶。[6]

視頻

歷史人物故事-韓愈

唐宋八大家之韓愈(三)敢問路在何方

參考資料

  1. 《題木居士二首》 詩詞文句網
  2. 【家風家訓】韓愈力倡「腹有詩書」 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發布時間;2018-07-15 11:00
  3. 《韓愈機簡介》 古詩文網
  4. 韓愈為什麼能成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1-01-14 22:06
  5. 品讀 韓愈·《師說》 騰訊視頻;2015年09月10日
  6.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韓愈陵園」景區 本地二三事;2017-11-21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