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岩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非洲岩蟒(學名:Python sebae)是蛇亞目蟒科蟒屬下的一種無毒蟒蛇,主要分布於非洲南部撒哈拉地區,是非洲體型最巨大的蛇類。目前共有兩個亞種已被確認。
特徵
成年的非洲岩蟒體長可達6米,是全球最巨型的蛇類之一(其它巨蛇亦是同屬蟒屬下的蛇類)目前為止,有紀錄最長的非洲岩蟒是於1932年於科特迪瓦所發現的,其體長達9.72米。
非洲岩蟒的體色主要由棕色構成,身體上有許多橄欖色的不規則圖紋。其體紋與顏色均與緬甸蟒十分相似,因此容易被混淆。然而這兩種蟒蛇並沒有緊密的關連。
地理分布
非洲岩蟒主要分布於非洲撒哈拉地區,包括坦桑尼亞、剛果民主共和國、肯雅、贊比亞、赤道畿內亞、莫桑比克等地方。其標準產地曾被標示為「美國」與及「巴西」,均屬訛誤。
生態行為
非洲岩蟒活躍於一般草原和熱帶草原,不過其活動區域並不會遠離水源,有時候也會闖進森林邊緣地帶,但很少深入其中。
非洲岩蟒頗依賴水源,當天氣太熱或太乾燥的時候,牠們會強行躲進其它動物所挖掘的洞穴裡,並進入夏眠狀態。不過非洲岩蟒性情較為凶惡,脾氣不佳,若受騷擾,容易發動咬擊,這一點與普遍較為溫馴的緬甸蟒迥然不同(二者外貌頗為相似)。
進食習慣
非洲岩蟒在捕食方面屬於機會主義者,牠能以憑身體使出強勁的擠壓力,將獵物殺死。幼年的非洲岩蟒主要捕食鼠類,對於一些為農作物被田鼠肆意啃食的農夫而言,這些小非洲岩蟒頗為幫上了忙。可是,成年後的非洲岩蟒卻往往要捕食大型的動物,例如羊、羚羊等,甚至亦會捕食小型的鱷魚,這一點為畜牧業帶來相當威脅。
繁殖
非洲岩蟒多於春天開始進行繁殖,雌蛇每次約能誕下100枚蛇卵,亦會負責守護及孵育其蛇卵。初生幼蛇約有45至60公分長。
保育狀況
非洲岩蟒有者漂亮的紋路,因此他的皮成為了皮革市場的上等材料,而且非洲岩蟒的肉在非洲是許多人的重要食物之一,另外非洲岩蟒雖然在寵物市場是冷門物種〈太兇暴〉,但仍然有著一定的市場需求。食用市場、皮革市場和寵物市場的需求使得非洲岩蟒在原生地遭到大獵捕捉,加上棲地破壞使得數量的減少更加快速。目前本種族群雖然不至於有滅絕的危險,但非洲岩蟒的數量已不再普遍,族群狀態變成了只有某些地方還很多的區域性普遍,而且大型個體越來越罕見。目前本種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II保育類動物,野生族群貿易量受到管制。
飼育
非洲岩蟒亦是常見的受飼養蛇類之一,願意接受定時餵食鼠類及兔子。但是由於與其它蟒蛇相比,非洲岩蟒的身體顏色較為陰暗,性格也較不溫馴,故此其價值一般較低;而其巨大的體格及其貪吃的性情,亦令牠變得較難飼育,不適合初學者購養。
對人類的傷害
非洲岩蟒甚少攻擊人類,雖然牠們擁有足夠殺死成年人的能力,但迄今為止由非洲岩蟒所造成的致命事件僅有很少,而且受害者大多是小孩。在1951年,一份烏干達報章報導了一名13歲男童被非洲岩蟒所吞噬,不過該蟒蛇亦被外力迫其將男童吐出;1973年另一份報章指一名葡萄牙籍軍人亦被發現遭蟒蛇所吞。
1979年一條長4.5米的蟒蛇試圖將一名13歲男童(身高1.3米,體重45公斤)吞食,但因遭到男童友伴以石頭擲擊而將男童吐出;最後一宗較為人所知的事件發生於2002年的南非,當時的受害人是一名10歲小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