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霽虹橋
圖片來自itsfun

霽虹橋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南崗區交界處,是一座橋上公路橋下鐵路立交橋

目錄

歷史介紹

霽虹橋始建於1926年4月,11月26日建成通車,此前此處為一座木橋。橋頭的方尖碑上有「1926」字樣。

霽虹橋由中東鐵路局理事、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題字命名。在《滕王閣序》和《阿房宮賦》分別有「虹銷雨霽」和「復道行空,不霽何虹」的詩句,表達「雨止雲散,長橋如虹」的含義[1]。霽虹橋也是哈爾濱20世紀20年代不多見的以漢語命名的建築。

文化大革命期間,橋名曾被改為「繼紅橋」。

1986年,霽虹橋被定為哈爾濱市一類保護建築[2]

2008年,霽虹橋被定為哈爾濱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霽虹橋遭到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法》的拆除重建。

復建

2009年8月,由於橋上交通壓力過大,以及橋下空間不足,並且在2004年,東北林業大學的橋樑檢測機構已經將霽虹橋鑑定為危橋[3],因此關於霽虹橋是否應該拆除引起了大量爭議[4]。最終,哈爾濱市政府決定將霽虹橋拆除後原址復建。 由於社會各界反對聲音較大,且復建對於市區交通影響極大,且預算過高,復建計劃目前已經暫停。由月牙街下穿鐵路至道外區的地道橋目前已經開工,作為霽虹橋交通的補充。

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部門對霽虹橋進行了拆除重建。整個過程十分隱秘,現場覆蓋偽裝網,官方媒體沒有任何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部門還對積極反對者曾一智女士進行騷擾。

建築

霽虹橋橋面呈弓型,中間高兩端低,全橋長51米,寬27.6米,橋面車行道寬21.4米,雙向4車道,旁邊有人行道,寬3.1米,橋下為拉濱鐵路濱綏鐵路鐵道。

霽虹橋是一座典型的俄羅斯式橋樑建築,設計師為符拉基米爾·安德列耶維奇·巴利,施工工程師彼得·謝爾蓋耶維奇·斯維利多夫。原為鋼結構,後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橋上設有四座古埃及方尖碑作為橋頭堡,鋼欄杆上有中東鐵路路徽,橋下柱子上刻有獅子頭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