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霞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霞蝶魚(藍霞蝶)Hemitaurichthys zoster廣泛分布於印度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水域,從非洲東海岸到印度尼西亞爪哇,北到[印度]],南到毛里求斯,東到泰國西部的安達曼海,通常大群活動於珊瑚礁外緣的開闊海域,主要集中在35-40米深處,也有時在近岸較淺的海域活動,以珊瑚礁附近的浮遊動物藻類為食。

特徵

身體寬闊側扁,邊緣圓潤,口鼻略伸長身體前後黑色或深藍灰色,中部有寬闊的白色梯形胸鰭透明;腹鰭、尾鰭白色;背鰭有硬棘12枚,軟條24-26枚,第一背鰭前後為黑色,中部白色塊對應處末端為黃色,第二背鰭黑色;臀鰭硬棘3枚,軟條21枚,臀鰭黑色,第一枚或前兩枚硬棘黃色。[1]

水族養殖

在較大的岩礁造景珊瑚缸或溫和魚類的純魚缸中能很好的適應圈養環境,最好為其提供足夠的岩礁洞穴和開闊空間以供其躲藏、休息和游泳,可以飼餵各種鹽水蝦、撓足類、蠕蟲等活食,也能接受冷凍和乾的肉食和各種飼料,每天應多次投餵。性格溫和極少種內爭鬥,可以單獨、成對或小群飼養,一般認為其不會傷害觀賞珊瑚,但是有可能啃是觀賞的小型管蟲,有外國玩家表示其有可能啃食軟珊瑚,但是對珊瑚影響不大,可以忽略不計。

介紹

蝴蝶魚科Chaetodontidae是最廣為人知的珊瑚礁魚類,包含12屬120多種,其中蝴蝶魚屬Chaetodon最多,目前已發現並命名的有88個種。蝴蝶魚科的魚類外形和顏色相差較大但體色一般都很鮮艷,通常是黃色或白色的底色上帶有強對比的深色花紋,同時利用穿過眼睛的條紋和身體後部的假眼點來迷惑捕食者。

體長9到30厘米不等,側扁。口小吻尖,端位,略可伸縮。牙齒細長尖銳,密集排列成刷子狀。全身覆蓋小型弱櫛鱗或圓鱗,鱗片延伸到背鰭和臀鰭,側線完整但不明顯,呈弧形。背鰭連續或稍有凹口,有硬棘6到16枚,軟條15到30枚。臀鰭硬棘一般3枚,多至5枚,軟條14-23枚。尾鰭圓形或截平,有15枚分支鰭條。

信息

建議水族箱尺寸:650升

飼養難度:難

珊瑚兼容性:小心

鹽度:1.020-1.026

溫度:22-27℃

性情:溫和

食物:肉食,主要以浮遊動物為主。

最大體長:18厘米

分布範圍:印度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

生活水深:1-60米

IUCN評級:LC 低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