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雷達技術國家實驗室

雷達技術國家實驗室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雷達技術國家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聯合牽頭組建,現處於籌建階段。目標是要通過協同中心的培育,建立雷達技術國家實驗室,使其成為具有世界頂尖水平的雷達技術自主創新中心,成為技術、人才、學科的集聚地,成為雷達技術創新發展的動力源,在國家創新發展中,特別是在國防建設中做出更大的貢獻。

目錄

研究方向

2012年8月16日,在打造我國國之重器、利器的新的期待中,國家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立[1]。中心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為主組建,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具體牽頭負責。核心協同單位包括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二○七所、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空軍工程大學。成立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有效解決了三方相互協同不夠、各自的目標與任務差異較大,以及在實現產學研用的有效銜接方面缺乏必要的支撐平台的難題,有利於打破雷達技術的軍用、民用之間嚴格的壁壘和隔閡,有利於建立起共性關鍵技術的轉化、應用、共享溝通交流機制,實現軍民結合、相互促進。

發展歷史=

在上世紀50年代,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就成立了我國第一個雷達專業,上世紀60年代研製了我國第一台微波氣象雷達[2]。半個多世紀的實踐探索,學校在我國雷達行業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撐作用,該專業領域有8位畢業生成為兩院院士,為國內雷達行業輸送了超過一半的骨幹技術力量,研製了一大批「爭氣」的裝備,使我國雷達技術走到了世界前列。

科研條件

中心已匯聚了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擁有各類專家學者、專業技術骨幹470餘名,其中教授183名、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154名。擁有兩院院士8名、國家973首席科學家3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8名,教育部創新團隊5個,國防創新團隊1個。

人才培養

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立後,在人才培養上實行雙導師制,雷達技術創新是國防建設的重大需求,通過協同創新,就能有效解決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研製需求之間兩張皮的問題。與以往校企合作模式不同的是,這次我們把企業請進學校,充分發揮企業在協同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將領導權交給企業,這樣的合作模式還不多見。這是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不僅實現了學校和企業從單一聯合到深度融合的轉變,也使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有機統一,真正把課堂搬到生產一線。雙導師制要求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確定研究方向、組織實習實踐,建立面向產業需求的課程體系,研究生在科研院所和企業進行實踐訓練,可以零距離了解技術研發工作需求,把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學校在技術研發上與企業需求深度融合,趕超雷達技術的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可能。

視頻

雷達技術國家實驗室相關視頻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文化宣傳片

參考文獻

  1. 孵化「國之利器」,搜狐,2012-11-05
  2. 保錚院士牽頭研製成功我國首台氣象雷達,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新聞網,201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