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雄雄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日喀則市

圖片來自xizanglvyou

雄雄寺(又名香雄寺),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南木林縣南木林鎮南恰沃(恰娃村)村,是一座藏傳佛教香巴噶舉派寺院,也是香巴噶舉派的祖寺。[1]

介紹

香巴噶舉派藏傳佛教教派之一,與達布噶舉派屬於噶舉派的兩大支。香巴噶舉派凱珠·瓊波南覺創建。尼古瑪蘇喀斯迪二人在該教派形成過程中起過關鍵作用。該派因其根本道場雄雄寺在「香」地,其教法口耳相傳,故稱「香巴噶舉」。該派發展早期,曾出現過「七寶法統」的傳承;後來分裂成以香敦大師興建的甲寺凱尊·循努珠修建的桑頂寺為標誌的甲巴、桑頂兩大世系。再後來,該教派又出現了以唐東傑布覺囊·多羅那他為代表的兩個較重要的世系。香巴噶舉派始終未能掌握地方政權,也未與地方勢力間建立適當關係,發展中不斷生出諸多支系,自身組織渙散,未形成系統且實用的傳承體系,故逐漸衰落。

雄雄寺(又稱香雄寺)位於南木林縣城附近,聳立在香曲河東岸的一個山坡上。雄雄寺是香巴噶舉派的祖寺。該寺創建者瓊波南覺也是香巴噶舉派的創始人。瓊波南覺(約900年-1140年),曾多次赴印度求法。在印度他的上師很多,其中兩位女性對他影響最大,一位是號稱空行母尼古瑪,她傳授了後來成為香巴噶舉派根本大法的「尼古六法」,瓊波南覺便是在「尼古六法」基礎上創建了不同於藏傳佛教其他教派的香巴噶舉派;另一位是瓊波南覺的女上師蘇喀斯迪,瓊波南覺曾經說:「我的根本上師有四位,其中恩情深重的上師是蘇喀斯迪……。」[2]

瓊波南覺是今拉薩尼木縣人。最初他在拉薩河一帶建造了一座小寺廟。後來,他西行來到香曲河流域,興建了以雄雄寺為首的108座寺廟,這才聲名鵲起。後來,他被人們尊稱為「喇嘛香巴」,他創立的教派也因為在香曲河流域(古稱「香」地),故稱「香巴噶舉」。

2008年至2010年間,對雄雄寺進行了重建,使之恢復了輝煌莊嚴的面貌,重新成為傳承香巴噶舉派教法的道場。[3]其間,2009年,南木林縣雄雄寺民主管理委員會對雄雄寺主體工程進行了招標。新修復的雄雄寺,擁有寬敞明亮的大殿,精美的佛像在周圍燈光下熠熠生輝。大殿中央供奉者瓊波南覺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