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雄關漫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雄關漫道》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中央電視台出品,張玉中執導,劉之冰、宋佳倫、王健、杜源、奚慧苓、賀丹丹等主演,唐國強、劉勁、王伍福友情出演的革命歷史電視劇[1]

該劇講述了紅軍長征時期,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等領導下,為掩護中央紅軍轉移,轉戰八省,行程二萬餘里,不怕犧牲,主動吸引敵人,與敵人周旋,最終克服重重困難的故事。該劇於2006年10月16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

劇情簡介

一九三四年七月,國民黨軍又集中三十二個師的兵力向中央蘇區中心區域發起全面進攻,形勢日益惡化,紅軍陷入更加被動的境地。中央書記處、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被迫進行戰略大轉移,並命令六軍團先行突圍,拉開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序幕。

任弼時(王健飾)、蕭克(王朴飾)、王震(李燕生飾)領導的六軍團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於十月二十三日在黔東印江木黃與賀龍(杜源飾)領導的紅三軍勝利會師,不退反進,繼爾發動湘西攻勢,直接威脅國民黨統冶腹地武漢、長沙,牽制了國民黨軍十一個師又兩個旅的兵力,為中央紅軍的戰略大轉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有力地策應中央紅軍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長征。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紅二、六軍團才開始長征。他們攻取湘中、再轉黔東,突破烏江、實施烏蒙迴旋戰,既要與數十倍於自己的敵軍周旋,又要在通訊困難的情況下與中央建立聯繫。佯攻昆明、巧渡金沙,一九三六年七月在川康地區與紅四方面軍會合,並促成了紅四方面軍北上,一九三六年十月下旬最終形成了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大好局面。二、六軍團轉戰八省,行程二萬餘里,經歷大小戰鬥幾百次,付出了重大犧牲,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2]

幕後製作

該劇拍攝時堅持實地取景,在當年二、六軍團活動的地方拍外景和內景。劇組先後轉戰貴州的石阡、沿河、興仁、貞豐、興義等縣市,選景路線達1.5萬公里。鏡頭裡出現的苗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村寨、街巷房舍、山水風光等符合歷史的真實性。在人物造型方面,化妝師按照70年前的紅軍形象來定妝,服裝做舊,臉色塗黃抹黑,最大限度地使人物具有當年的外形氣質,做到形似。

該劇內外場景240多個,加工戰場4處,雇用當地民工300多人次。煙火動用炸藥320kg,電雷管600發,電炸管5000發,電橋3000發,炭粉350箱,黑煙60箱(300個),白煙55箱(900kg),火藥500kg,油料4000kg,水泥750kg,舊布1000kg,煤氣25罐,人身彈着點500發。參加協拍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消防幹警15000人次,參加拍攝的群眾演員5000人次 。

劇集評價

《雄關漫道》能夠把歷史唯物主義觀和藝術辯證法融會在一起,既尊重歷史,又敢於創造,特別是在領袖人物的劇情上處理得很好,在人物基調不變的情況下,大膽地虛構了許多成功的人物形象,既有領袖也有普通人物,構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精彩歷史情景,使觀眾不斷地在新的情景中對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認識(中國作家網評)。

該劇除真實地正面展現事件和人物之外,還在歷史氛圍的營造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環境造型上力求逼真,使其具有歷史感、活感和紀實性。此外,該劇在挖掘情感因素、以情動人方面有新的突破。它不僅反映了愛國情、軍民情、官兵情、戰友情,還更多地表現了親情和愛情,真切感人,催人淚下。這些情感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大膽表現,使觀眾認識到,不僅「紅軍都是鋼鐵漢」,而且是英雄肝膽也柔腸,是一群重情重義、可親可愛的活生生的人(《貴州日報》評) 。

視頻

雄關漫道 相關視頻

電視劇《雄關漫道》(王伍福 唐國強 劉勁 劉之冰)片尾
千萬別讓唐國強上台演講,觀眾和嘉賓都笑哭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