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隙頂風景區照片來自[8]


隙頂風景區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因為所處的地形為兩座山谷相夾所在,加上當時達邦部落原住民涉山谷的小隙下山進入諸羅城(嘉義舊稱),故名為隙頂,加上是個眺望日出的地方,故亦曾名為『曦頂』。

隙頂地區原本種植樟樹福州杉等木材,至阿里山公路完工後才漸漸改種茶葉、蘭花等農作物,由於這裡氣候相當適合茶葉生長,因此成為阿里山主要的茶區。

隙頂風景區擁有海拔1150公尺雲霧繚繞的象山,可俯瞰嘉南平原曾文水庫玉山主峰的二延平山步道,以及傳說只要情侶走過便能白頭偕老的天長、地久橋,眾多景點等著您來細細探訪。[1]

目錄

交通資訊

大眾交通資訊

  • 1.搭嘉義縣公車阿里山線.奮起湖線於隙頂站下車。

汽機車交通資訊

  • 1.中山高北上:下嘉義交流道經北港路轉至世賢路右轉於吳鳳南路右轉再行駛至中埔,往阿里山公路到龍美轉隙頂。南下:下斗南交流道至永光,往梅山接竹崎再行駛至番路接阿里山公路到龍美轉隙頂。
  • 2.南二高:中埔交流道接阿里山公路到龍美轉隙頂。


周邊景點

隙頂風景區-象山

象山海拔約為1150公尺,是隙頂風景區的精神地標,原名叫做『銅鐘山』,當地居民傳說在下雨、颱風前、天氣轉好或地震時,會出現大小不一的山崩並發出轟隆轟隆的聲音,這個聲音就好像在敲鐘一樣,故稱做銅鐘山;象山圍繞著龍頭山、潮州湖山、公田大山、三延平山、鞍頂山,常年被霧氣所環繞,難得一見的雲瀑緩緩移動的美景,令人忘記身在何處![2]

阿里山櫻花季,上山賞櫻之際,在台18線阿里山公路上可遠眺一座山形宛如巨象的大山,這座平頂的「象山」從另一個角度乍看像一隻倒扣的銅鐘,因長年落石、山崩不斷,岩石相互碰撞的聲音產生巨大回音,在當地有「五鬼鬧銅鐘」的傳說,加上山勢陡峭難爬,一直籠罩著神祕色彩。[3]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的象山,海拔標高1150公尺,最佳的欣賞角度是在阿里山公路(台18線)56至58公里之間的巃頭段,遠望就像一頭面向東方而立的巨象;從另一個角度觀看,卻又像一隻倒扣的銅鐘,因此又名「銅鐘山」。當地居民表示,銅鐘山不僅山勢像銅鐘,連落石崩落下方的曾文溪谷,聲音聽起來都像敲鐘;尤其夜闌人靜時,落石碰撞的聲音格外清脆響亮,往往聲聞數里,令人不寒而慄。

隙頂風景區-二延平山、二延平步道

二延平山海拔高度約為1650公尺,也是俗稱的隙頂山,又名茶林山,二延平步道沿途景致優美,俯瞰嘉南平原、仁義潭水庫蘭潭水庫及曾文水庫,天氣良好時更可以看到玉山主峰以及南北二風,此外大象山、仙井瀑布以及大峭壁也是不容錯過的美景。

「二延平步道」位於阿里山公路53.5處,入口即有觀景平台,原有的步道全長約800公尺,來迴路程約50分鐘,為早年山上居民開墾闢建。而後步道經過新增,從原步道終點涼亭,再往上闢建登山木棧道,沿途可賞竹林、奇石、茶園景緻,更有機會看到雲瀑、雲海,夕陽等佳景。[4]


隙頂風景區-天長、地久橋

隙頂風景區內的天長、地久橋為知名的景點,天長地久橋位於嘉義縣番路鄉觸口村,沿著18號省道,在觸口附近有兩座古樸的吊橋,觸口是往阿里山的入口,為交通轉運的據點,天長地久橋是座鋼索吊橋,從前阿里山公路還沒開通時,要走進去阿里山的道路,也只能經過這座橋才行。

天長地久橋上為天長橋,下為地久橋,傳說,情人攜手共渡過這兩個橋,便能白頭偕老,永浴愛河。此地依山傍水,環山圍繞,加上清新的空氣,於假日常吸引不少旅客前往。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面積約有十公頃,海拔約193公尺,位在嘉義縣番路鄉的觸口自然教育中心是前往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必經之路,與嘉義市區約有二十分鐘,中心點為南區銀行,也是觸口工作站,這裡有許多珍貴老樹、漂流木存放區、生態水道、黃金級綠建築等,是體驗與自然共處的最佳去處。

原為台糖農場,現已成為生態造林景觀及樹木移植中繼站,民國93年由嘉義林管處成立樹木銀行、森林生態公園,除接收各單位有紀念價值老樹木移植至此取代砍除,提供老樹或稀有樹種安置空間,也達到綠化園區永續經營目的。這裡還有環境教育專案教師,服務各國中、小學戶外教學導覽,森態樹海也是闔家接觸大自然的綠色能量場域。[5]

  • 電話:05-2590211
  • 地址:嘉義縣番路鄉新福村1鄰五虎寮18號


視頻

隙頂象山 Elephant Mountain of Xiding


隙頂二延平賞夕陽雲瀑情侶倒車懸崖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