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翔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翔鶴
出生 1901年
四川重慶
逝世 1969年4月22日(1969-04-22)(67–68歲)
職業 作家、出版家、文史專家
知名於 解放後,他籌辦並長期主編《光明日報》的副刊《文學遺產》,使其成為中國研究古典文學的重鎮。此副刊也成為國家主席毛澤東最喜歡看的讀物。
知名作品 小說《茫然》、歷史小說《陶淵明寫〈輓歌〉》、《廣陵散》,


陳翔鶴(1901年-1969年4月22日)出生於四川重慶,中共黨員,著名作家、出版家、文史專家。

年輕的時候,他與好友一起組織的社團淺草社、沉鍾社以及創辦的刊物《淺草》、《沉鍾》,便受到魯迅先生的重視。他的文學創作始於20年代初,是淺草和沉鐘的主要小說家之一。[1]

1938年在白色恐怖非常嚴重的情況下加入中國共產黨,冒着生命危險積極地在黨的領導下工作。解放後,他籌辦並長期主編《光明日報》的副刊《文學遺產》,使其成為中國研究古典文學的重鎮。此副刊也成為國家主席毛澤東最喜歡看的讀物。後調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兼主編《文學研究集刊》。

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致病而死。

沈從文好友

沈從文和陳翔鶴的友誼,始於上世紀20年代初。沈從文創作宏富,作品結集約有80多部,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位。如代表作《邊城》、《湘行散記》等。陳翔鶴從1923年寫小說《茫然》,到1960年寫歷史小說《陶淵明寫〈輓歌〉》、《廣陵散》,在抒情、寫實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績。他們彼此尊重,50多年書信往來不斷,有學術思想的商榷,有藝術技巧的探討,也有對文壇現狀的憂慮。直到後來分別遭受到不同的處境,仍然「心有靈犀一點通」,如李陵答蘇武書:「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文學遺產

《文學遺產》是中國解放後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發表文章最多的一個刊物。在這期間,陳翔鶴對工作非常主動積極,經常往返於上海、南京、武漢、天津、成都等各大專院校,拜訪那些研究有素的中國古典文學的老專家,和正在研究中國文學的青年學者,徵詢他們對《文學遺產》的意見,和他們討論應該着重研究的問題,並約請他們為《文學遺產》撰稿。

熱心培養青年,積極獎掖後進,是陳翔鶴辦刊的基本宗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成長起來的古典文學界的年輕學人,幾乎沒有不曾受到《文學遺產》的沾溉與栽培。從五十年代中期到文化大革命前,陳翔鶴以《文學遺產》名義召集過許多次中青年作者座談會。像北京大學的陳貽欣褚斌傑裴家麟倪其心,北京師範大學的郭預衡聶石樵鄧魁英李修生,中國人民大學的馮其庸朱靖華吳文治,北京師範學院的廖仲安,原在北大後來調中華書局的程毅中傅璇琮沈玉成,以及文學研究所的胡念貽曹道衡鄧紹基劉世德王水照……都是《文學遺產》的常客。

陳翔鶴的年齡比這些人大二三十歲,從學術輩份看,實際上就是師生關係。陳翔鶴誠懇地歡迎年青年人對編輯部工作提意見和建議,同時對他們寄予希望,尤其在學風方面。有時也對在座或不在座者的某些缺點作善意的告誡和警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