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和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和生
性別
出生 1946年8月
國籍 中國
籍貫 福建省福州市
民族
母校 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
職業 粒子物理學家

陳和生[1] [2]

粒子物理學家 1946年生於湖北武漢市的一個中醫家庭,籍貫福建福州市。1964年以湖北省高考物理狀元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197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後師從於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1984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學成歸國後成為中國的第一位博士後,長年致力於國際最前沿的粒子物理學的研究。他說,粒子是目前人類認識物質的最小結構單元,粒子物理學家們通過研究粒子試圖揭示更多宇宙的奧秘。
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高能物理學會理事長、國際未來加速器委員會委員、亞洲未來加速器委員會主席等職。

教育背景

  • 197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
  • 1984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
  • 1984年6月-11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作博士後。

人物生平

  • 1979至1986年參加Mark-J實驗,為膠子物理研究和精確檢驗標準模型作出重要貢獻。
  • 1992年,任命為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 1997年,任命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
  • 1998年,任命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
  • 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 2015年,當選中國物理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 2015年,東莞理工學院敦聘陳和生為 「雙聘院士」。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高能實驗物理研究。在參加Mark-J實驗中系統地發展了簇射計數器的刻度方法,提高了位置和能量分辨率,從而提高了能流測量精度,為三噴注事例的發現做出了貢獻。參加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L3實驗物理方案制定和探測器設計,負責過強子量化器程序包的重建工作,開展了有關?物理結果分析、L3上檢驗標準模型、測定電弱參數和中微子代數等工作。作為阿爾法磁譜儀大型永磁體系統研製的技術負責人,領導和協調合作組工作,在系統總體方案、運用高能物理蒙特卡洛方法設計、優化探測器和空間環境模擬試驗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主持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方案設計、可行性論證和一些預研工作。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科研成果

1983年起參加歐洲核子研究中心L3實驗物理方案制定和探測器設計,負責強子量能器設計、模擬和重建程序工作,主持tau物理分析組工作,對精確檢驗標準模型、測定電弱參數和中微子代數等作出重要貢獻。1995至1997年主持阿爾法磁譜儀(AMS)大型永磁體系統的研製,在北京成功研製了人類送入太空的第一個大型磁體,該磁體於1998年搭載航天飛機進行了首次飛行,並於2011年送到國際空間站長期運行,該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提出BEPC發展的科學目標和方案,擔任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BEPCII)經理,按計劃完成工程建設,達到設計指標。該項目獲得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長期從事粒子物理實驗研究。1979年-1986年參加德國漢堡DESY的Mark-J實驗,為發現三噴注事例和膠子物理研究,精確檢驗電弱統一理論等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1年-2000年參加歐洲核子研究中心L3實驗,對實驗方案和探測器設計及蒙特卡洛模擬,強子量能器研製,精確檢驗標準模型、測定電弱參數和中微子代數等方面做出了貢獻。

1995年-1997年主持阿爾法磁譜儀大型永磁體和主結構系統研製。「阿爾法磁譜儀永磁體和主結構系統」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個大型永磁體於1998年6月搭乘發現號航天飛機成功進行了首次飛行,成為人類送入宇宙的第一個大型磁體,並於2011年5月被送到國際空間站長期運行。

2004年-2008年主持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按計劃完成工程建設,達到設計指標,不超預算,於2009年7月通過國家發改委組織的驗收,目前每天獲取的數據比改造前提高了100倍以上。

1998年起負責CMS實驗中國合作組,並擔任973項目「CMS、ATLAS和ALICE實驗物理研究」首席科學家。現擔任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設施工程「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指揮部總指揮和工程經理部經理。

主要獎項及榮譽

  • 1999年,獲得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 2000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13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 2016年,領導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2017年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 2017年,獲得CCTV2017年度科技創新人物。

代表論著

參考資料

  1. 陳和生 中國科學院
  2. 陳和生 人民畫報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