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閩侯縣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閩侯縣博物館建於1958年,館內收藏有新石器時代至民國時期3000多件,其中有玉石器、骨貝器、陶瓷器、金屬器、竹木藤漆器、古錢幣、織物、革命文物、文獻、書畫、古籍[1]等文物。

基本內容

閩侯縣博物館建於1958年。1958年9月8日,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文物參考資料》第九期載《福建文化局召開閩侯縣博物館現場會議》一文。《人民日報》就此還發了報道,題為《全國第一家縣級博物館》,後因館舍與人員編制不足等原因,降為縣文化館一個文物組。

1996年,閩侯縣委、縣政府把文物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在「八五」發展規劃中,投資100多萬元,於1994年建成文物藏品倉庫、展廳面積300多平方米的文博大樓,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大家史樹青為閩侯縣市博物館題匾。1996年11月24日《中國文物報》報道《閩侯縣博物館成立》的消息。閩侯縣博物館核定編制四人。館內設有辦公室、文物庫房、閩侯歷史陳列等。館內收藏有新石器時代至民國時期3000多件,其中有玉石器、骨貝器、陶瓷器[2]、金屬器、竹木藤漆器、古錢幣、織物、革命文物、文獻、書畫、古籍等文物。其中珍貴文物達有300多件。

基本陳列為《八閩首邑—閩侯人文生態展》,分為「薪火相傳、置縣建治」、「三邑同城、千載共榮」、「風雲際會、前仆後繼」三個展廳,展廳共7300㎡,分布在本館的二三層。

第一單元

「薪火相傳、置縣建治」。主要展示遠古時期的閩侯,依山吻海,自然環境和生態條件優越,為人類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場所。五千年前,出現了曇石山文化,開啟閩族社會的最初文明。三千年上下,創造了青銅時代的黃土侖文化。二千年左右,形成閩越國的王畿之地。漢晉以來,大量中原百姓相繼南遷入閩,為閩侯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與社會文明。閩侯歷經郡縣建置,崛起東南。

第二單元

「三邑同城、千載共榮」。主要介紹唐末五代,奠定了閩侯社會發展的基礎。閩侯進入宋代,閩縣、侯官、懷安三邑同城,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優勢突出,特點鮮明。自然與人文交輝,山區與濱海媲美,經濟與文化共榮,被譽為「海濱鄒魯」。迄至近代,閩侯一直保持「八閩首邑」的歷史地位。

第三單元

「風雲際會、前仆後繼」。主要講述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民族危亡、災難深重之際,林則徐、嚴復等一批仁人志士。追求真理,敢為天下先。傳播先進思想,推動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民國以來,風雲激盪,閩侯英烈為推翻黑暗統治而前仆後繼。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閩侯人民經歷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血與火的洗禮,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視頻

閩侯縣博物館 相關視頻

智在雲天——閩侯縣博物館的科技魅力
看閩侯 閩侯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