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江學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江學術》創刊於2002年,是由武漢大學主管、主辦的語言類學術期刊。

據2020年1月《長江學術》官網顯示,《長江學術》編委會有編委7人;編輯部有編輯8人,美術編輯2人。

據2020年1月9日中國知網[1]顯示,《長江學術》共出版文獻1547篇、總被下載359447次、總被引4644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114、(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067。據2020年1月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長江學術》共載文1312篇、基金論文量為317篇、被引量為2142次、下載量為24261次,2017年影響因子為0.26。

辦刊歷史

2002年,《長江學術》創刊。

2005年底,經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獲得正式刊號,刊期為季刊。

2013年,《長江學術》進行了改革,取消了原先的碩博論壇、珞珈書評、序跋擷粹、會議綜述等欄目,開闢了文學訪談錄、文學演講錄、海外中國文學研究等新專欄,加大約稿力度,引入匿名評審機制等。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8年11月,《長江學術》進入中國人文社科期刊A刊,被收錄在側重綜合期刊的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擴展版。

《長江學術》經典欄目有文藝學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比較文學與外國文學研究、古代漢語研究、現代漢語研究、文獻·考據等;特色欄目有海外中國文學研究、文學訪談錄、文學演講錄等。

人員編制

據2020年1月《長江學術》官網顯示,《長江學術》編委會有編委7人;編輯部有編輯8人,美術編輯2人。

活動交流

2018年11月25日,武漢大學文學院舉辦期刊與當代學術研討會暨《長江學術》發展論壇。

據2020年1月9日中國知網顯示,《長江學術》共出版文獻1547篇。

據2020年1月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長江學術》共載文1312篇、基金論文量為317篇。

收錄情況

《長江學術》被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是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成為國際檢索系統「MLA國際文獻目錄」及「期刊目錄」入選刊物,是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2]收錄期刊、中國萬方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龍源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2018年3月27日,《長江學術》再次入選「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2017年版)」。

2018年9月,《長江學術》入選2018《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源期刊。

影響因子

據2020年1月9日中國知網顯示,《長江學術》總被下載359447次、總被引4644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114、(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067。

據2020年1月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長江學術》被引量為2142次、下載量為24261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26(中國文學刊均影響因子為0.19),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5307名。

榮譽表彰

2015年3月31日,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發布了2014年度「複印報刊資料」轉載學術論文指數排行榜,《長江學術》在語言文學學科期刊中綜合排名第9,在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期刊中綜合排名第8。

《長江學術》以「探索新世紀學術理想」為宗旨,秉承章黃學派學術傳統,傳統和現代、理論與實證並重,強調學術性、前沿性和創新性。

投稿指南

1、投稿時請將稿件電子版(以WORD形式)發送至該刊投稿郵箱,在稿件中註明作者的真實姓名、單位、電話、電子郵箱、樣刊投遞地址和郵政編碼,如需署筆名請註明;並提供作者簡介、中文摘要和關鍵詞、參考文獻等內容,具體規範要求如下。

2、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簡歷以及研究方向(任選)。

3、中文摘要:篇幅為100~300字;關鍵詞:每篇文章可選3~8個。

4、參考文獻:

(1)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出版社:初版地,初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3)報紙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報紙名,初版日期(版次)。

(4)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5、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經發表,即付稿酬。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該刊稿酬一次性給付。該刊已被中國國內多家數據庫收錄,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請在投稿時聲明,該刊將作適當處理。

6、對以電子郵件方式投稿者,該刊均以電子郵件方式將處理結果告訴作者,請及時查收電子郵箱;對以信函方式投稿者,仍以信函方式通知作者。對未採用稿件不退原稿,請作者自留底稿;對採用的稿件,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將作必要的修改、刪節或摘編,如不同意請說明。

視頻

長江學術 相關視頻

全球高校學術排名:中國科學院穩居第一,分數遠超哈佛大學
清華大學教授萬俊人:學術時尚,讓我選擇了出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