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錦江區是成都市轄區。位於成都市區東南部,總面積61.12平方千米。總人口45萬人(2012年)。全區轄16個街道:督院街街道、鹽市口街道、春熙路街道、書院街街道、合江亭街道、水井坊街道、牛市口街道、龍舟路街道、雙桂路街道、蓮新街道、沙河街道、東光街道、獅子山街道、成龍路街道、柳江街道、三聖街道。區政府駐書院(南)街街道書院南街。
境內地勢平坦,年均氣溫16.2℃,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總府街、鹽市口、東大街、春熙路一帶為商業區,是商貿、金融、通訊等集中地。四川師範大學設在該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菱窠位於上沙河鋪東南角菱角堰旁,是文學家李劼人舊居。有市級文物古蹟5處:孫中山銅像[1],位於春熙路北段街心花園,始建於1927年;天涯石在天涯石南街80號,為古蜀國「大石文化」遺蹟;川北會館,在古臥龍橋街,現存正殿及「萬年台」;大慈寺在蜀都大道大慈寺路南,唐至德二年(757)始建,成都市博物館在此;合江亭,位於府河與錦江交匯處,為士大夫宴餞冶遊之地,距今1200餘年。
歷史沿革
秦為成都縣地,唐貞觀十七年(643)析成都縣置蜀縣,乾元元年(758)蜀縣更名華陽縣。1953年更名東城區。1990年撤銷東城區,其主體部分改置錦江區。
1996年,錦江區面積62.1平方千米,人口約41.3萬人。轄17街道2鄉:春熙路街道、人民南路街道、王家壩街道、蓮花池街、均隆街街道、芷泉街街道、和平街街道、天涯石北街街道、梓潼橋正街街道、東丁字街街道、钂鈀[tǎngbǎ]街街道、東糠市街街道、東風南路街道、伴仙街街道、沙河鋪街道、鹽市口街道、牛市口街道、琉璃鄉、三聖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錦江區常住總人口440280人,其中(18個街道、2個鄉):東糠市街道15573人,天涯石北街街道12942人,和平街街道21524人,梓潼橋正街街道11654人,春熙路街道4812人,鹽市口街道12528人,人民南路街道9187人,青石橋街道10915人,王家壩街道15347人,均隆街街道15232人,钂鈀街街道15575人,芷泉街街道12116人,合江亭街道16981人,牛市口街道46972人,東風南路街道11787人,伴仙街街道30737人,沙河鋪街道57984人,東光街道36244人,琉璃場鄉46754人,三聖鄉35416人。
2003年12月8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3]32號)批覆同意錦江區三聖鄉政府駐地由高店子遷至粉坊堰村3組成龍路南側四川省消防指揮學校對面。
2004年1月8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4]1號)批覆同意錦江區撤銷琉璃鄉建制。2月,市政府同意錦江區撤銷琉璃場街道辦事處建制,設置柳江、成龍路街道辦事處建制等相關行政區劃調整方案:撤銷琉璃場街道辦事處建制;設置柳江、成龍路街道辦事處建制;將三聖鄉部分行政區域及原琉璃鄉以北部分區域劃歸成龍路街道辦事處;將原琉璃鄉部分區域劃歸柳江街道辦事處;將原琉璃鄉部分區域劃歸三聖鄉。2月26日,柳江、成龍路2個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9月21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4]45號)批覆同意撤銷三聖鄉建制,所屬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
2004年,錦江區總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密度6524人/平方千米。轄督院街、鹽市口、春熙路、書院街、合江亭、水井坊、牛市口、龍舟路、雙桂路、獅子山、蓮新、沙河、東光、成龍路、柳江、三聖16個街道,44個社區、17個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錦江區常住總人口690422人,其中:督院街街道25687人,鹽市口街道11211人,春熙路街道22216人,書院街街道48078人,合江亭街道45090人,水井坊街道27265人,牛市口街道46741人,龍舟路街道45260人,雙桂路街道24384人,蓮新街道59870人,沙河街道13710人,東光街道65616人,獅子山街道64826人,成龍路街道113750人,柳江街道52247人,三聖街道24471人。
視頻
錦江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成都街頭的標誌性雕塑,你都知道是怎麼來的嗎?,搜狐,2018-01-31
- ↑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中國政府網,201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