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銀狐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銀狐洞 位於北京市房山區佛子莊鄉下英水村,距北京市區60公里,是北方最大的水旱一體的大型溶洞[1]群,以形似銀孤的碳酸鈣結晶而得名。銀狐洞已探明長度超過10km,目前可遊覽長度近5km,洞內多層多支,主洞支洞,橫洞豎洞,水洞旱洞,從橫交錯,蜿蜒曲折,如同地下迷宮。按洞體走向和景觀分布特點,分為10大景區,100餘個景點。

景區簡介

北京銀狐洞風景區是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景區的一部分,1990年開發建設,它位於北京房山區佛子莊鄉下英水村,距北京市區65公里,距房山區府所在地良鄉37公里,它地處國家地質公園石花洞的東北部,緊鄰108國道,地域海拔200-300米。銀狐洞風景區以著名景觀天然國寶、喀斯特岩溶奇觀銀狐而聞名於世,銀狐洞洞體幽長,曲回,可遊覽洞體長達4000米。洞內有極具特色的十大岩溶景區99處景觀,清澈的洞穴地下河遊覽,在華北地區享有盛譽。近年來,景區在開發旅遊的同時,積極整合環境,完善配套設施,開闢洞內科普探險新的遊覽項目,增加服務特色,使景區的知名度不斷提高。2000年通過國家AA級景區評選[2],2002年銀狐洞又獲得國家風景區稱號。2002年開設的洞內代步電車,可免受遊客長途步行的勞苦。2003年開闢的洞中水路探險,可使洞中水路旅遊項目更加完善,使銀狐洞旅遊更具特色。此外,2003年景區在2000多米的水洞交接處,利用天然洞體開闢了北京首家地下溶洞音樂大廳茶座。解決了地下溶洞游的中間休息與娛樂,受到了遊客的好評。地下洞穴遊覽之餘,遊人還可以在洞外的山體觀光自然生態遊覽線上踏青賞景,觀自然風光,賞天然美景。

主要景觀

據初步探測,洞長超過5000米,現開發近3000米。其主洞、支洞、水洞、旱洞縱橫交錯,如萬迷之宮,洞內不僅有石盾、石旗、石珍珠、鵝管等溶洞常見景觀,亦有含羞玉兔、水晶玉竹、長城烽火、偉人座像等數十處地下奇景。最令人叫絕的是那長近2米,形似貓頭狐身的大型方解石晶體,全身布滿潔白剔透的毛絨針刺,似冰雪玉雕,為世界溶洞首次發現,堪稱「中華國寶」。 銀狐洞所在的地殼,在印支和燕山造山運動中經歷複雜變遷。自英水河向上,從最古老的岩石震旦紀、奧陶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株羅紀、到最年輕的岩石,第三紀和第四紀。北方所有的十個地質年代,都展現在人們的面前,被中外地質洞穴專家稱為地質科研特區。 洞中泉水此水經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多次取水化驗,含鍶、鋅、錳、鋰、鐵、鉬、釩、氟、硼、鎂、偏硅酸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經中科院地質研究所測定為低礦化度,低鈉弱鹼性水,經房山區衛生局測定水中含氡;又因其流經磁鐵礦而成為天然磁化水,具有消炎、殺菌、增強細胞活力和生物活性的功能。

銀河泛舟、水晶穴盾、鳳凰歸巢、比薩斜塔、彩旗飄舞、玉柱寶燈、世界鐘王、海獅望天、漁翁垂釣、毛籬竹舍、玉石葡萄等。深入地下106米的地下暗河,河水清澈,1000多米的水道迂迴彎轉可常年泛舟遊覽。水道兩邊景觀隨處可見,有汩汩翻滾的湧泉,有飛濺不息的瀑布,河道低矮處乘船遊客須俯身方可穿過,轉瞬間天穹又不見其頂。

視頻

銀狐洞 相關視頻

國家地質公園銀狐洞景區
地質遺蹟銀狐洞 時空隧道現奇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