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石斛為較常用中藥。始載《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原植物有石斛屬的多種植物。目前市售商品分為金釵石斛、木石釵、鮮石斛四類。[1]
目錄
金釵石斛類
金釵石斛(扁莖石斛)
別名
來源
為蘭科石斛屬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金釵石斛和金石斛的乾燥莖。附生於高山岩石或森林的樹幹上。性喜陰濕。多為野生,亦有栽培。
產地
主產於四川、雲南等地。
性狀鑑別
本品呈長條狀,稍彎曲,長約30厘米,基部圓柱形,直徑約3毫米,光滑堅實;中上部扁圓形,直徑約1~1.5厘米。表面金黃色或黃綠色,有光澤,具縱皺紋,節段明顯,節間長2.5~3厘米,上部漸短。體略輕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稍微纖維性。氣無,味苦。
以金黃色,有光澤,身長,質緊密結實者為佳。
2、黃草石斛類(圓莖石斛)
本類原植物較多,凡莖節屬於圓柱形的石斛均屬之。因其莖的根細、氣味及加工方法不同,商品又分為黃草、環釵記耳環石斛三個品名。
①黃草
來源:為蘭科石斛屬植物主要有鐵皮石斛、鈎狀石斛、網脈醇石斛、細葉石斛、銅皮石斛、羅河石斛、廣東石斛以及幼嫩的金蘭石斛等的乾燥莖。多為野生。
產地:主產於雲南、廣西、貴州、四川、安徽等地。
性狀鑑別
本品呈圓柱形長30~50厘米,直徑3~5毫米。表面金黃色或黃綠色,有光澤、具縱皺紋。節段長約3厘米,明顯均勻。體堅實,質脆,斷面黃白色。氣無,味淡或微苦,嚼之有粘性。
按莖的粗細不同,分為三等:
一等:長30~40厘米,直徑約3毫米。氣無,味淡或微苦,嚼之有粘性。
二等:長40~50厘米,直徑約4毫米。氣無,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三等:長50~60厘米,直徑約5毫米。黃綠或黃褐色。氣無,味苦,嚼之無粘性。
以金黃色,條細,均勻,體結實,味淡或微苦而有粘性者為佳。
細黃草
別名
來源:為蘭科石斛屬植物主要有粉花石斛、鐵皮石斛等的乾燥莖。多為野生。
產地:主產於廣西、雲南、安徽等地。
性狀鑑別:本品呈長條形,長約20~30厘米,直徑2毫米,有的盤繞成團(廣西),有的紮成小把(雲南)。金黃色或黃綠色,有光澤,味甘淡清涼,富有粘性,嚼之糊口。
以條細,金黃色,柔韌體結,富有粘性者為佳。
耳環石斛(鐵皮石斛)
別名:楓斗。
來源:為蘭科石斛屬之鐵皮石斛和雲南黑節草等的幼嫩莖,加工、燒烤、盤卷而成。
產地:主產於湖北興化縣(老河口)、雲南、上海等地也有加工。
性狀鑑別:本品體形小而捲曲呈螺旋形彈簧狀,環圈重迭2~4次,全長約6厘米,直徑約2.5毫米,基部帶有短鬚根2~3根(習稱龍頭)。末端尖細(習稱鳳尾)。全體金黃色,縱紋緊密。質堅實,折斷面較光滑。氣味與細荒草相同,嚼之糊口。
以金黃色,頭尾齊全,嚼之糊口,粘性足者為佳。
木石斛類
別名:木斗、馬鞭草(廣西)。
來源:為蘭科石斛屬植物石斛的乾燥莖。附生于山地樹上,均為野生。
產地:主產於廣西、雲南、四川。
性狀鑑別:本品呈圓柱形,長約60~120厘米,直徑約5~7毫米。表面黃綠色或黃褐色,有光澤或無,具粗直皺紋。節明顯,節間長約4~5厘米。質較堅硬。斷面淡綠色,柴性。氣無,味苦,無粘性。
以條勻,結實,黃色者為佳。
鮮石斛類
鮮活石斛叢生,帶有交結的鬚根,莖上生有少數葉片。鬚根灰白色。莖葉青綠色。莖折斷面綠色,多汁液。因品種不同形態及氣味亦異,習慣分為金釵、銅皮、爪蘭、鐵皮四個類型。銷售以金釵型為主。
性狀鑑別:
1、金釵型的鮮石斛,主要植物為金釵石斛和金石斛。特點:莖扁圓,味苦。
2、銅皮型的鮮石斛,主要植物為銅皮石斛。特點:莖呈圓柱形,粗細均勻。味淡微苦,稍有粘性。
3、雞爪蘭型的鮮石斛,主要植物為王氏石斛。特點:莖兩端細,中間粗、味苦,無粘性。
4、鐵皮型的鮮石斛,主要植物為鐵皮石斛和雲南黑節草。特點:莖圓柱形,粗細均勻,節呈黑色。味淡,富有粘性。
主要成分:含石斛鹼、粘液、澱粉等。
藥理作用:解熱生津益胃、止渴止嘔。現已證實其作用為:
1、解熱、鎮痛、作用較微弱,有效成分為石斛鹼,作用點似在延髓。
2、健胃。促進胃腸蠕動,其浸膏能刺激實驗動物小腸平滑肌的收縮,提高其緊張性。
炮製:黃草石斛、木石斛、切咀。
金釵石斛、沙燙鼓後,切寸段。
鮮石斛、臨時剪下,切寸段。
性味:甘、苦、微寒。
歸經:入肺、胃、腎經。
功能:滋養胃陰、清熱生津。
主治:熱病津傷,口乾煩渴,病後虛弱等症。
臨床應用
為滋養胃陰的常用藥。
1、用於熱病傷津,取其清涼滋潤,有解熱養胃作用。尤其多用於熱病後期,仍有虛熱、微汗、目昏、口渴,或有筋骨酸痛,舌干紅,脈軟數無力,症狀日輕夜重。宜用石斛解退虛熱,但因為力薄,需配生地、玄參、沙參等,方如石斛湯。
用於溫熱病早期,熱未化燥,但津液已損,有口乾煩渴、舌紅等症狀時,可用鮮石斛,除配麥冬、花粉等養胃陰外,還可酌加石膏、知母等清氣分熱的藥物。
2、治胃熱而有虛火者最合適,或食入即吐,時作乾嘔,舌紅絳,光剝無苔(可見於慢性胃炎),用石斛清楚胃熱、養胃陰,常配其他甘涼清胃之劑,方如清胃養陰湯。
如胃熱表現為易飢多食,胃脘不爽,消瘦,口乾舌燥,煩渴多飲,口臭便秘(可見干消渴症,其中部分病例相當於糖尿病),則用石斛配花粉、知母、沙參等,方如消渴方。
附:1、石斛商品種類較多,但其性能大同小異,以莖壯、肉厚、色澤黃潤者為佳。鮮石斛清熱力較大,故溫熱病時用之;小環釵養津解熱之力較好,且滋而不滯,故陰虛煩熱者用之;2、本品性屬清潤,清中有補,補中有清,故最宜於虛而有熱者。凡虛而無火,而實熱證、舌苔厚膩,腹脹者均忌服。
用量:6~12g,入湯劑較好。
處方舉例
石斛湯(《證治準繩》):石斛、麥冬(去心)、生地、遠志、茯苓、玄參各30g,炙甘草15g,共研末,每服12g,加生薑5片,水煎服。
清胃養陰湯:川石斛9g、北沙參12g、麥冬9g、天花粉9g、白扁豆9g、鮮竹茹9g、升豆芽12g,水煎服。
消渴方:石斛9g、花粉24g、知母24g、麥冬9g、北沙參15g、生地15g、川連3g,水煎服。
註:1、石斛屬的食物繁多,有扁莖、圓莖、方莖、有瓜等,長短粗細不一。在性味上,也有甘、淡、苦、粘的不同,但均可供藥用。在舊社會裡,商品名稱極度混亂。為了簡化繁瑣名稱。1965年商業部中國藥材公司與各地代表進行研究後,下達《三類藥材後50種商品規格試行標準》中,將石斛按形狀氣味,歸納為正文所述的幾個規格等級。
按中醫藥理劃分,可歸納為兩類:如金釵、雞爪蘭、金蘭石斛等,味清苦而不粘,性寒,主清胃熱,生津潤燥;鐵皮、銅皮、黃草石斛等,味苦淡而有粘汁,性溫,主滋陰養胃,生浸液,補虛勞,強陰益精,厚腸胃。應區分選用。至於耳環石斛,實為黃草類的加工品,應合併在細黃草之內。
2、廣西尚產一種有瓜石斛(干石斛),植物為有瓜石斛,莖圓柱形。表面金黃色,節明顯,節間及頂端有膨大成紡錘形的瓜狀分枝,質堅硬,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味微苦,無粘性。銷兩廣。並有出口。
3、廣西還產一種金黃澤,植物為聚石斛,呈紡錘形,具四棱,長約2~6厘米,直徑約1~2厘米,由2~4節組成,通常三節。表面金黃色,莖四棱已壓扁,有縱棱,光滑,無葉鞘,節短,節間長約1.5厘米。體輕,易在節上折斷,折斷面四棱形。氣無,味淡,銷湖南、廣東等地,各隨地習。
視頻
參考文獻
- ↑ admin.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