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炙甘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炙甘草

中文學名:炙甘草

拉丁學名:Glycyrrhizae.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薔薇目

科:豆科

屬:甘草屬

種:炙甘草

炙甘草,本品為甘草的炮製加工品。[1]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與根狀莖粗狀,直徑1-3厘米,外皮褐色,裡面淡黃色,具甜味。莖 甘草 甘草(2張) 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鱗片狀腺點、刺毛狀腺體及白色或褐色的絨毛,葉長5-20厘米;

托葉三角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寬約3毫米,兩面密被白色短柔毛;葉柄密被褐色腺點和短柔毛;小葉5-17枚,卵形、長卵形或近圓形,長1.5-5厘米,寬0.8-3厘米,上面暗綠色,下面綠色,兩面均密被黃褐色腺點及短柔毛,頂端鈍,具短尖,基部圓,邊緣全緣或微呈波狀,多少反卷。

總狀花序腋生,具多數花,總花梗短於葉,密生褐色的鱗片狀腺點和短柔毛;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3-4毫米,褐色,膜質,外面被黃色腺點和短柔毛;

花萼鍾狀,長7-14毫米,密被黃色腺點及短柔毛,基部偏斜並膨大呈囊狀,萼齒5,與萼筒近等長,上部2齒大部分連合;花冠紫色、白色或黃色,長10-24毫米,旗瓣長圓形,頂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於旗瓣,龍骨瓣短於翼瓣;

子房密被刺毛狀腺體。莢果彎曲呈鐮刀狀或呈環狀,密集成球,密生瘤狀突起和刺毛狀腺體。

種子3-11,暗綠色,圓形或腎形,長約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甘草常生於乾旱沙地、河岸砂質地、山坡草地土壤中。

性狀

本品為類圓形或橢圓形切片,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澤,切面黃色至深黃色,形成層環明顯,射線放射狀。質稍黏。具焦香氣,味甜。

炮製

取淨甘草片,加入煉熟的蜂蜜與少許開水,拌勻後稍悶,炒至黃色至深黃色,不粘手時取出,晾涼。每100斤用煉熟蜂蜜25~30斤。

性味

甘,平。[2]

歸經

經 。

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補脾和胃,益氣復脈。

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代。

用法用量

1.5~9g。

注意

不宜與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參考資料

  1. 炙甘草 ,寶芝林中藥網
  2. 炙甘草 ,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