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釣魚台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釣魚台遺址是一處位於中國河北省保定市曉林村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1982年7月23日公布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釣魚台遺址已人定居生活,並出現了陶器

1950年,釣魚台遺址被當地群眾發現[1]

199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所、曲陽縣文物管理所聯合對釣魚台遺址進行課題發掘,發掘面積300餘平方米,初步認定是古代人定居生活的建築遺蹟。

遺址特點

釣魚台遺址位於曲陽縣曉林鄉店頭村1500米的沙河東岸,為一高台,俗稱「釣魚台」,南北長380米,東西長180米,遺址面積約7萬平方米,台中間相對高度為8.4米,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該遺址發掘部分回填,西南由於河水沖刷形成斷崖,遺址地表大部闢為農田,保存基本完好,此遺址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遺址。

文物遺存

1997年,釣魚台遺址發掘300餘平方米,第一層為耕土層,第二層為文化層,厚度為0.3米至1.8米,土質為灰褐色。從該層發現有面積2-20平方米大小不等的14個不規則圓形灰坑,並存有半地穴式建築遺蹟及灶坑、火炕,炕三面壁上有燒烤痕跡。

釣魚台遺址文化層遺物種類豐富,有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等,尤以陶器為多,陶器以彩陶為主[2]。釣魚台遺址與廟底溝類型比較相似,可視為廟底溝類型向太行山東麓地區傳播的一支。器形有缽、盆、碗、大口罐、小口瓶等;陶器多是泥制紅陶和灰褐陶,另有沙質粗紅陶。泥制紅陶多施彩繪,部分表面磨光;灰褐陶質粗,表面布有連弧狀細繩紋。彩繪以黑色居多,兼用棕紅色;紋飾以植物葉紋變體組織為主,有弧形三角圓點、半月形、幾何形等紋飾,而圖案的結構往往是弧形三角兩兩相向或相背,側旁、中間或繪直線或無紋,以幾個弧形三角或半月形組成的上下左右相稱或對頂的紋樣也不少,其次還有少量的方格紋、帶紋等。其中彩繪的胎是紅色和灰色,陶質堅硬細膩,紅胎的塗黑色彩繪,灰褐胎的塗棕色,彩陶片有的里表磨光,有的只表面磨光,可以看出手制的痕跡,其發現的彩陶罐口的花紋形制是小口大腹罐,口沿成寬平面,帶斜條形彩紋和中原河南陝縣廟底溝彩陶文化相同。

研究價值

釣魚台遺址為於研究河北仰韶文化提供了歷史資料,為掌握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生活狀況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視頻

釣魚台遺址 相關視頻

釣魚台遺址的一些新聞啊

參考文獻

  1. 曲陽釣魚台遺址,博雅文化旅遊網
  2. 走進國寶·釣魚台遺址,360個人圖書館,20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