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鐵窗喋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鐵窗喋血
圖片來自qq

鐵窗喋血》是一部1967年美國監獄題材劇情片,由斯圖爾特·羅森博格執導,保羅·紐曼、喬治·肯尼迪和斯特羅瑟·馬丁主演。紐曼扮演在佛羅里達州監獄服刑,但拒絕向強權和體制屈服的男主角盧克。[1]

影片根據唐·皮爾斯1965年的同名小說改編,故事的時代背景設置在1940年代。皮爾斯將小說的電影改編版權賣給華納兄弟公司後,又獲對方聘請編寫劇本。不過由於他缺乏電影行業的從業經驗,華納兄弟請來弗蘭克·皮爾森對劇本進行改寫。

紐曼的傳記作者瑪麗·愛德曼·博登表示,這個「堅韌、誠實」的劇本聚集了一些早期電影的特色,特別是紐曼主演的另一部1967年上映的電影《野狼 (電影)》。羅傑·埃伯特稱這是一部反體制化的電影,於越南戰爭期間拍攝,紐曼的角色忍受着體罰、心理虐待和絕望的打擊,面對前虐待狂和受虐狂對等的處境。他影響了自己的獄友,忍受着如同耶穌一般的折磨,整部影片中多處使用了基督教的象徵,最終的結局也如同耶穌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一般。電影在聖華金河三角洲拍攝,其中南方監獄農場的外景則在加利福尼亞州斯托克頓搭建。電影主創人員還派人到佛羅里達州塔瓦雷斯的塔瓦雷斯路監獄拍攝照片並進行測量。

鐵窗喋血》一經發行就獲得了影評人的好評和商業上的成功,鞏固了紐曼作為那個時代最具票房號召力演員的地位,並被形容是「一個時代的試金石」。紐曼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提名,喬治·肯尼迪則拿下了男配角獎,皮爾斯和皮爾森獲得了原著改編獎提名,由拉羅·斯齊弗林譜寫的配樂也獲得了原創配樂獎提名。

2005年,《鐵窗喋血》因其在「文化、歷史和審美方面的顯著成就」,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列入國家電影登記部下屬的國家電影保存委員會保護電影名單。截止2013年10月31日,影片仍然在爛蕃茄上保持着100%的新鮮度。片中監獄長所說的台詞「What we've got here is failure to communicate」(意為「我們在這裡的交流以失敗告終」,也譯為「我們完全無法溝通」)也在美國影藝協會於2005年評選的AFI百年百大電影台詞中名列第11位。

劇情介紹

盧卡斯·「盧克」·傑克遜是一位得過勳章的退伍老兵,一天晚上,他喝醉酒後因破壞路邊的停車收費碼錶而被捕,法院判他在佛羅里達州的一個監獄服刑兩年,這裡的監獄長「隊長」非常殘暴。

盧克在獄中沒有遵守後囚犯們之間的潛規則,並由此很快得罪了其中的領頭人物拉鏟。兩人展開一場拳擊賽,眾囚犯和獄警也興致勃勃地前來觀看。雖然盧克根本不是拉鏟的對手並被反覆擊倒,但他一直拒絕認輸,要求繼續比賽,最終拉鏟主動要求停止,盧克的頑強也由此贏得了包括拉鏟在內一眾囚犯的尊重。之後,盧克在打撲克時,拿了一手爛牌,但最後卻靠着虛張聲勢獲勝。他對此表示,「有時候只要臉皮厚,爛牌也能有春天。」拉鏟於是給他起了個綽號:「厚臉皮盧克」。


盧克生病的母親阿勒塔來看望了他,盧克也對自己的處境感到樂觀起來。他不斷地挑釁隊長和獄警,他的幽默感和獨立性鼓舞了其他囚犯的同時,也讓他們變得更幽默,更獨立。盧克的抗爭達到高潮時,他領導一群獄友在一天的時間內就鋪平了一條道路,這在之前看來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之後盧克又和人打賭說自己能在一小時裡吃下50個水煮蛋並成功達成,由此開始成為眾囚犯的偶像。

盧克母親的死訊傳來,隊長估計盧克可能會試圖越獄去參加葬禮,於是把他關在用於懲罰犯人的獨囚黑屋裡。這以後盧克決心越獄。他在一次7月4日美國國慶日慶典的掩護下成功逃出,但不久就被地方警察所擒,並被戴上腳鐐後送回。隊長對此向其他囚犯發出警告,稱自己也不希望如此,但盧克是自作自受:「我們在這裡的交流以失敗告終。」

過了一段時間,盧克再度越獄,他先潛入附近一所家宅找到斧頭砍掉手銬等禁錮,還找了一些咖哩粉來掩蓋自己的行蹤免被獄警和狗追蹤。重獲自由的盧克給獄友們寄去一本雜誌,上面有張他和兩個美女一起拍的照片。但他很快再度被捕,遭到一頓毒打後送回監獄,這次戴上了兩副腳鐐。其他囚犯的阿諛奉承讓盧克感到厭煩,於是透露說那張照片是偽造的。起初眾囚犯對此很生氣,但在盧克被關了很長一段時間黑屋,並且還被強迫吃下一大袋米時,眾人還是幫他一起吃完了。

作為對他越獄的懲罰,隊長強迫他反覆地在監獄的院子裡挖出墳墓大的坑洞,再又將之填滿,然後施以痛打。其他囚犯看着這一切,嘴中唱着聖歌,之後精疲力竭的盧克終於倒在挖出來的坑中,懇求上帝的仁慈,央求獄警們不要再打了。隊長相信盧克總算是屈服了,於是停止了懲罰。眾囚犯也開始不再崇拜盧克,其中一人將盧克與兩位美女一起的那張照片撕掉了。

看似屈服的盧克發起了對自由的最後一次衝刺,他找到機會和拉鏟一起偷到了監獄的卡車。逃出監獄後,盧克建議兩人分開逃跑,然後進入了一個教堂,在那裡怪責上帝讓自己的生活如此艱辛。很快多輛警車圍了上來,拉鏟走進來告訴盧克,只要他們放棄抵抗投降,警察就不會傷害他們。盧克走到窗前,笑着模仿隊長的話說:「我們在這裡的交流以失敗告終」,但馬上被獄警戈弗雷開槍打中頸部。盧克死後,拉鏟和其他囚犯都很懷念他。影片結束時,盧克與兩個女人一起的那張被撕碎的照片上出現了一個十字路口影像,仿佛一個十字架。

主題

皮爾森在改寫劇本時把宗教象徵融入其中。電影中包含多個基督教主題元素,如盧克仿佛聖人路加般贏得人們的尊重,最終為信仰自我犧牲[2]。紐曼的角色被稱為像耶酥般的救世主,這點與蒂姆·羅賓斯在《肖申克的救贖》中扮演的人物有一定相似之處[3]。贏得了一小時吃下50個雞蛋的比賽後,精疲力盡的盧克躺在桌上的姿勢與耶穌受難相似。而在得知母親的死訊後,他唱起了「Plastic Jesus」(意為「塑料耶酥」)。[4]格雷格·加勒特也將盧克與耶酥相比較,稱盧克和耶酥一樣,其行為都沒有對社會構成實體威脅,但最後都受到過於殘酷的懲罰[5]

盧克在被迫挖掘並填滿坑洞時,一個囚犯唱起了聖歌「No Grave Gonna Keep my Body Down」(意為「沒有哪座墳墓能夠埋葬我」)。影片接近尾聲時,盧克向上帝發出質問,仿佛路加福音中上帝與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對話。這以後影片將拉鏟描繪為猶大,試圖說服盧克向強權屈服[6]。在電影結尾,拉鏟讚頌了盧克,稱他雖已身死,但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敗了這個強權系統。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將一個十字路口浮現在盧克與兩位美女的照片上,仿佛耶酥受難的十字架[7]

參考文獻

  1. [文章網址 說明],來源,文章日期
  2. Reinhartz, Adele. Bible and Cinema: Fifty Key Films. Routledge. 2012: 69–72. ISBN 978-1-136-18399-7. 
  3. Greenspoon, Leonard; Beau, Bryan F. Le; Hamm, Dennis. The Historical Jesus Through Catholic and Jewish Eyes. Continuum. 2000-11-01: 131 [2013-10-30]. ISBN 978-1-56338-3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1). 
  4. Fairbanks, Brian. I Saw That Movie, Too: Selected Film Reviews. Lulu.com. 2005: 95. ISBN 978-1-411-63535-7. 
  5. Garrett, Gregg.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Hollywood.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07: 36–40. ISBN 978-0-664-23052-4. 
  6. May, John. Nourishing Faith Through Fiction: Reflections of the Apostles' Creed in Literature and Film. Rowman & Littlefield. 2001: 57. ISBN 978-1-580-51106-3. 
  7. Hook, Sue Vander. How to Analyze the Roles of Paul Newman. ABDO. 2010: 56. ISBN 978-1-617-587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