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門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門閘,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里渠,是清朝永定河上興建的水利工程,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

金門閘南北全長100.6米,占地總面積16000平米。金門閘在石壩面上建閘,主體由14座「雞心垛」[1](閘橋墩)組成,形成15個閘空。上下游兩側砌有金剛牆,長28.6米,高8.5米。金剛牆東西兩端有雁翅牆,使金門閘迎水面、順水面形成敞口的簸箕形。南北金剛牆與雁翅牆銜接處置鎮水獸(吞水獸)4尊,其中迎水面為獅子一對,順水面為神牛(鎮水牛)一對,現均已無存。

閘橋墩由迎水面(東向)砌成等腰三角形的14座雞心垛組成,每垛長6.02米,寬2.52米,高2.7米,均為方形花崗岩壘砌。每個垛頂斜置絞關石4根,每根長1.56米,寬0.32米,厚0.19米,其頂端有直徑0.15米的圓孔,兩孔之間橫放木軸用於以繩提吊閘板啟閉控制泄洪,閘板是雙槽木製。雞心垛之間形成15閘空,每空寬4.35米。每個垛的上沿設有五個凹槽放方木為梁,橫鋪木板,板上墊三合土成為橋面,橋面寬4.7米。

閘底均為海墁石坦坡。迎水面海墁石縱深4米,延以灰土。順水面海墁石縱深44.62米,坦坡落差5.3米。

金門閘的雞心垛、金剛牆、雁翅牆、石龍骨、海墁石所用塊石之間,均用鑄鐵「銀錠扣」相連接。銀錠扣呈束腰形,所以舊時民間有「金門閘銀錠扣[2],鎮水的獅子飲水的牛」的說法。

金門閘南側的壩台新建汛鋪房一座,坐北朝南,面闊三間,硬山起脊。汛鋪房後院西房內立有五通石碑:乾隆題詩碑《堤柳》碑,乾隆《金門閘浚淤》碑、道光《上諭》碑、同治《重修金門閘減水石壩記》碑、宣統元年《重建金門閘記》碑。

其中乾隆的題詩碑《堤柳》碑十分高大,漢白玉質。碑首雕二龍戲珠。碑座為長方形,正面雕花蕊和龍紋。碑身有乾隆題詩,詩曰:「堤柳以護堤,宜內不宜外。內則根盤結,御浪堤弗敗,外惟徒飾觀,水至堤仍壞。此理本易曉,倒置尚有在。而況其精微,莫解亦奚怪,經過命補植,緩急或少賴。治標茲小助,探源斯豈逮。」碑身斷裂,據說是因為早年曾遭擊,後用鐵杵加固。

金門閘北側現存清末防汛衙門、閘房的建築遺址

視頻

金門閘 相關視頻

航拍涿州——清涼寺 金門閘
2015.2.24涿州旅遊第8期(昔日金門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