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焰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聖但尼修院金焰旗

圖片來自alamy

聖但尼修院金焰旗(法語:l'oriflamme de l'abbaye de Saint-Denis),一般簡稱為金焰旗(法語:Oriflamme),中文又習慣稱為聖但尼軍旗。是中世紀法蘭西王國的神聖戰旗。

最早是源自巴黎附近聖但尼修院的聖旗。當金焰旗由法王下令在戰場上豎起時,法軍不會饒恕任何敵人的性命。該戰術主要是用於造成敵人,尤其貴族的恐懼,因為傳統上被俘虜的貴族可以透過贖金贖回而不會被殺。

Oriflamme源自拉丁文aurea flamma,意為金色火焰。今天在法文中可以代指所有底部有尖端的旗幟,有一說今天法國國旗的紅白藍三色中的紅色即是象徵金焰旗。

傳說

金焰旗在11世紀吟遊詩人傳唱的《羅蘭之歌》中作為王家旗幟出現,最早稱作羅曼尼(Romaine),後又改稱蒙茹瓦(Montjoie)。根據傳說,查理曼將聖旗帶到聖地以實現一則關於金槍騎士的預言,根據該預言,金色烈焰將會燒盡薩拉森人。這一傳說被解讀為最初長槍才是聖物,旗幟只是單純的裝飾,但隨著時間使象徵物改變[1]

歷史

金焰旗最早由法王路易六世於1124年使用,最後一次的使用紀錄是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不過有一面金焰旗被放置在聖但尼修院直到18世紀[2]

路易六世用聖但尼修院的金焰旗取代過去的聖瑪爾定旗幟。傳說該旗幟是由法蘭克國王達戈貝爾特一世親自授予聖但尼修院,該旗幟飄舞在聖但尼的墓上。一直到12世紀,金焰旗的掌旗官都是向聖但尼宣誓並做為修院的守護者的弗克桑伯爵。在戰爭爆發時,路易六世在聖但尼修院的團契中將金焰旗自墓上取走,並將它帶上戰場。

金焰旗在中世紀史中遺失至少五次:路易九世十字軍東征,蒙桑佩韋勒戰役,克雷西戰役,普瓦捷戰役,阿金庫爾戰役[3]

外觀與含意

該旗幟為一面紅色或橘紅色的絲綢旗幟,掛在一把鍍金的長槍上[4]。根據傳說,紅色是因為浸泡在被斬首的聖但尼血中而成。

根據現存的史料紀錄,金焰旗會隨時間不斷被替換更新,除了顏色外,每一面的外觀都十分不同。

當金焰旗豎立在戰場上時不得收留任何俘虜,只能將敵人殺盡,因此紅色也被視為是殘暴與兇猛的象徵[5]

一直到十五世紀,藍底(源自聖瑪爾定的長袍)金百合花飾是法蘭西王家的徽章,在戰場上則由金焰旗做為王家象徵。十五世紀後,聖女貞德的白底與金百合花旗幟取代了藍色王室徽章與金焰旗成為法蘭西王室象徵。

今天法國國旗的紅、白、藍三色有一說即代表聖但尼的紅、聖女貞德的白與聖瑪爾定的藍[6]

參考文獻

  1. Heraldica.org. [2019-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8). 
  2. Slater, Stephen. The Complete Book of Heraldry. Hermes House. 2002: 30. ISBN 1846819601. 
  3. The Oriflamme. The Baronage Press. 2000 [2019-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4. Slater, Stephen. The Complete Book of Heraldry. Hermes House. 2002: 33. ISBN 1846819601. 
  5. Keen, Maurice. The laws of War in the late Middle Ages.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65: 105–6. 
  6. Hugh O』Reilly. Red, White and Blue. 2008-02-09 [2019-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