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星9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金星9號蘇聯所發射的金星探測器(製造代號又稱為:4V-1 No.660)。包含一台軌道環繞器與一台着陸器,於1975年6月8日02:38:00協調世界時發射[1],重量約4,396千克(9,692英磅)。是第一台成功環繞金星、第一台成功從金星表面傳回科學數據的探測器。

軌道環繞器

軌道環繞器由一個圓柱主體、兩片太陽能電池板以及高增益天線所組成,在圓柱主體的底部具有推進系統,另外在圓柱柱體上方有一顆直徑2.4米的圓球,內部裝載了金星着陸器

1975年10月20日,軌道環繞器進入金星軌道。其任務是做為金星着陸器的中繼傳訊站及數台大氣探測儀器的接收器。整個金星軌道環繞器搭載17項科學儀器與實驗裝置。進行實驗的日期從1975年10月26日~1975年12月25日為止。

着陸器

1975年10月20日,着陸器與軌道環繞器分離,並在1975年10月22日05:13(協調世界時)着陸在31.01°N、291.64°E,偏離位置不超過方圓150公里。降落地點附近布滿岩石,而且坡度達20°。着陸器的球體重達1,560千克(3,440英磅),實際到達金星表面的重量為660千克(1,460英磅)。

而且這是第一台成功從金星表面傳回科學數據的探測器,蘇聯在金星探測的成果比美國大很多;相對的,蘇聯的火星探測器大部分都失敗。可能原因是因為金星具有較厚的大氣,不需要良好的剎車緩衝系統。

着陸器備有循環液來消除去金星的高熱。整個冷卻系統讓金星9號着陸器得已在着陸後運作53分鐘。經過摩擦減速及散熱後,着陸器打開三個降落傘,並露出圓盤狀着陸墊[2]。距離金星10號的着陸點約2200公里。

着陸器的研究指出,金星的雲層分布約30~40公里厚,高度約30~35公里;雲的成分包括鹽酸氫氟酸、碘、溴等化學物質;表面大氣壓力約90大氣壓;溫度約攝氏485度;表面的陽光亮度約與中緯度地區夏季陰天相當。而金星9號探測器也是第一個傳回黑白電視影像的探測器,顯示金星表面並無明顯灰塵、布滿30~40公分不受侵蝕的岩石。計劃的360度全景照相機由於其中之一損壞,只獲得180度的景象,相同情況在金星10號也發生。

影像處理

Don P. Mitchell最近將原本金星計劃所拍攝的圖片拿出來做研究,並將這些圖片數字化,可以在現在的軟件上使用。

視頻

金星9號 相關視頻

探險旅行,金星9號軌道太空飛行
探險旅行,金星9號軌道太空飛行,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