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野蠻盜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野蠻盜龍是一種北美洲的小型食肉恐龍,它體長0.7米,雖然體型小,但它前肢有利爪,奔跑速度快,一樣可以秒殺現代的絕大多數動物。就體型而言,野蠻盜龍與小力加布龍、天宇龍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種恐龍中排第685位,生活在距今7000萬-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

地球上,人類已經挖掘出了767種恐龍化石,並為其命名,在北美洲發現了169種,加拿大發現了46種,其中就包括野蠻盜龍、副櫛龍、艾伯塔爪龍等。隨着時間的推移和考古學家們的不斷挖掘和發現,小編相信會發現更多的恐龍。

恐龍是中生代時期[1](2.3億年前)的一類爬行動物,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恐龍骨架因為其體型極其巨大或小巧、構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館的主要展覽品,恐龍開始被世人所知[2]

恐龍已是現代大眾文化的一部分,無論兒童或者成年人均對恐龍有很高的興致。恐龍往往是熱門書籍電影、各種玩具的題材,各類媒體也常報導恐龍的科學研究進展與新發現[3]

形態習性

野蠻盜龍體長約0.7米,大小與成年斑比盜龍相當,但它與斑比盜龍及其他伶盜龍亞科有所不同,在於野蠻盜龍那同型齒、及短而深的口鼻部。另外,野蠻盜龍與恐爪龍是近親,它們有着大量的相同的衍生特徵。至於食性,野蠻盜龍主要吃些小動物,有時也會食腐。

形態特徵

(brief introduction) 頭顱骨很短及高。牙齒本身較直,但是於齒槽中斜向生出,形成一排耙狀牙齒。一些獨立的牙齒,以往被認為是蜥鳥盜龍,亦在馬蹄峽谷地層被發現[2],特徵是異常大的鋸齒邊緣。

野蠻盜龍的大小與成年斑比盜龍相當。野蠻盜龍與斑比盜龍及其他馳龍科有所不同,在於它那同齒型及短而深的口鼻部。野蠻盜龍與恐爪龍是近親,這是因它們有着大量的相同的衍生特徵。

[a]柯里(philip j. currie)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恐龍獵人,他於1996年6月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發表關於恐龍蛋化石的文章。作為皇家泰勒博物館(royal tyrrell museum)的館長,他收集了很多的化石蛋和窩,有些是在距離博物館僅200英里處發現的。在南艾伯塔省一個豐富的窩化石採集點,柯里因發現蛋和窩被政府授以一筆獎——因為蛋里含有鴨嘴龍胚胎的纖細骨頭。

物種學史

2004年,柯里又有新的獵物,他與維利切奧(david j. varricchio)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馬蹄鐵峽谷晚白堊世地層發現了一馳龍類新品種,研究後命名為野蠻盜龍(atrociraptor),化石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一個不很完整的21厘米長的頭骨。 柯里表示,這片恐龍墳場已經發現了125年,迄今發現了多種恐龍,但新種肉食恐龍則是14年來首次在此發現。小型的野蠻盜龍的話是非常難得,因為其保存非常困難。早在1995年,我們就發現了野蠻盜龍的部分頭骨碎片。研究還表明野蠻盜龍與馳龍(dromaeosaurus)有密切的親緣關係。

視頻

野蠻盜龍 相關視頻

恐龍是怎樣演化的
中國專家發現白堊紀之後的恐龍化石,恐龍有可能是在南方滅絕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