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里希特R-23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里希特R-23英語:Rikhter R-23,俄語:Рихтера Р-23;原廠代號:英語:KB-261P/КБ—261П)是一門由前蘇聯阿隆·阿布拉莫維奇·里希特在1950年代後期開始為蘇聯空軍研發、圖拉兵工廠所生產的轉膛航空機炮[1],發射23×260毫米彈殼埋頭式機炮炮彈

它被設計得儘可能短,以免裝在高速飛行的戰機以上的該機炮指向氣流時引發的問題。R-23是一款氣動轉膛機炮,利用從炮管孔排出的高壓燃氣以提供動力。R-23射速高達2,600發/分鐘,為有史以來發射速度最快的單管機炮。

R-23需要一些時間才研發出來,而且直到1964年才獲得批准操作。它只被用作圖波列夫Tu-22「眼罩」的尾部炮塔,以及裝在禮炮3號(Salyut 3)空間站進行實驗。其尾部機炮用途在圖-22M「逆火」時被格里亞舍夫—什普諾夫GSh-23嘉仕達式雙管機炮所取代。

武器的改進版本是唯一可在太空中擊發的火炮

研發歷史

在190年代後期和1950年代早期,用於自我防衛的轟炸機機尾炮塔機炮的測試當中,由於氣流對武器的炮管的影響而導致了種種的問題。其中包括獲廣泛採用的諾德爾曼—里希特NR-23,這門機炮可見裝設於眾多的轟炸機的以上,而其炮管都延伸至遠超於其炮架。新型機炮設計的競標時間要比以往短得多,因而只有在莫斯科A·E·諾德爾曼(A. E. Nudelman)所有的OKB-16設計局(諾德爾曼精密工程設計局)旗下的設計師阿隆·阿布拉莫維奇·里希特與在圖拉TsKB-14設計局所屬的伊圖爾·德米特里耶夫(Igor Dmitriev)的設計得以參與競標。

里希特採用了很激進的設計;他選擇了轉膛火炮[2]的布局,但同時選擇了前裝式設計,即是使得機炮炮彈從前方向後裝入轉輪的膛室。這樣,供彈機構需要設置在槍管以下的滾轉式擋塊的前方。這使得該機炮的總長度較短,並且大大改善了該機炮的平衡性,重心幾乎直接位於炮管的中間。儘管存在一部分的初步問題,但在1957年,他倆在235號工廠生產了第一門261-P原型機炮。1959年,該機炮通過了基態試驗。1962年至1963年期間,它接受了飛行試驗。直到1964年8月7日,該機炮獲得採用的同時獲得了官方命名為R-23。而此同時,TsKB-14的競標設計亦獲命名為阿法納西耶夫—馬卡羅夫AM-23以後投入生產。

R-23隻安裝在圖波列夫Tu-22「眼罩」的「A」、「B」、「K」和「R」版本的DK-20機尾炮塔以內。由Vympel工廠設計局所研發、以液壓控制仰角和迴旋轉動的DK-20炮塔採用了ARS-3「」(Krypton)式雷達瞄準具和TP-1或TP-1A電視式瞄準具。它提供瞄準射擊,自動校正機炮相對於瞄準具的位置的功能。發射過後的彈殼會被彈出航空器以外。DK-20炮塔、包括R-23機炮和500發炮彈的重量達593千克。但在實際使用當中,該機炮和整個裝置表現出的可靠性和射擊精度都很差劣。在這以後,R-23和DK-20都再無安裝在其他類型的航空器以上。

該機炮隨後亦可被發現用於蘇聯的太空計劃當中。它安裝在金剛石(ALMAZ)/禮炮3號(Salyut 3)/OPS-2軍用空間站以上並且用作自衛武器。在任務結束以後,當該站處於無人駕駛時,它曾用於測試並且成功擊發。 這門「太空火炮」裝填了32發機炮炮彈。

視頻

里希特R-23 相關視頻

噴氣式航空機炮 坦克都跟馬蜂窩沒兩樣
航空機炮打起來那麼爽,裝炮彈可太麻煩了,多種機型裝彈合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