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郭沫若舊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郭沫若舊居位於樂山市沙灣區綏山鎮,是一幢小青瓦園林建築,它詳細記載了這位名人成長和奮鬥的歷程。郭沫若(1892~1979)是我國卓越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傑出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郭沫若舊居在沙灣城中一條明清建築風格[1]的老街中段,坐西向東,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由四進三井中式穿斗木結構平房和一個後院組成,共有大小房屋36間,建築面積1108平方米。舊居的建築和陳設,仍為郭沫若童年時代的原貌,1980年修復展出,並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舊居從修復開放至今,已接待中外旅客百萬人次,1994年被省命名為「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基本情況

郭沫若於1892年11月16日誕生在舊居中房,他在這時發出的第一聲啼哭即是向社會出發的第一次吶喊。他母親說:「懷他時曾夢見一隻小豹子突然咬她左手虎口。」由此取乳名「文豹」,母親是希望「豹子投胎」的八兒文雅一點。文豹出世時是腳先下地,對此,郭沫若曾風趣地寫道:「這大約是我一生成為叛逆者的第一步,也可以說我來到世間的第一步就走錯了」。

「汾陽世第」這個大匾有其來歷,「汾陽」指唐代名將郭子儀平息安史之亂後封為汾陽王成為郭姓家族顯赫的人物,郭沫若祖上和郭子儀只是同姓不是本家,舊社會應有這個習慣,自己姓什麼就找一個歷史上同姓的名人物來炫耀自己的家族。郭沫若家的「四進三井」不象常人想象的那樣一次修建而成,它是分三次逐步擴建發展成現在的格局,今天仍然保持着古樸的原貌。郭家的後花園有郭沫若少年時代生活和學習的地方「綏山山館」。

景區級別

風景名勝區劃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省級風景名勝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能夠反映重要自然變化過程和重大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基本處於自然狀態或保持歷史原貌,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國家級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國務院批准公布。

省級風景名勝區,具有區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視頻

郭沫若舊居 相關視頻

郭沫若故居
樂山郭沫若故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