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州市第十九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州市第十九中學(鄭州市十九中)創建於1956年,初名為「鄭州市第一完中」,是鄭州市重點中學。1958年更名為「鄭州市第十九中學」,於2005年被評定為河南省示範性高中。學校現有初中部、高中部兩個校區,7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000餘人,教職工270餘人[1]

教師隊伍

專業引領,同伴互助,深層交流,共同進步。十九中探索完善着教師專業發展的科學之路,幫助教師設計自己的成長規劃:樹立「以德立身、以德育人」的精神品質,不斷提高專業素養,爭做「教技領先、教藝高超」的教育專家,不斷提高創新素養,爭當「傾心改革、傾情開拓」的登攀高手,不斷提高文化素養,養成「不輟學習、不斷成長」的進取品質[2]

降低教研重心,奉行問題教研和行動教研,培育濃厚學術氛圍;充分發揮首席教師作用,組織名師論課堂講演活動,有針對性地上名師示範課,舉辦名師講壇;通過「三展、三查、三評」活動,嚴格教學常規環節督導;組織多層次交叉聽課、評課,指正糾偏,讓課堂生命感強起來……在打造一支「德藝雙馨」教師隊伍上,十九中腳步堅實、方向明確。

「充分利用校本資源,建設學習型隊伍」是十九中得以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青年教師崗前培訓、新進教師每月座談交流會、班主任論壇、畢業年級工作專題研討、中層幹部學校工作計劃研討、教師繼續教育、鼓勵研究生課程深造、骨幹教師外出觀摩等都已形成機制,提供教師學習成長的平台。

道德課堂

教育教學活動中,老師們秉承道德課堂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課堂上,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善向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十九中追求着「精講、精評、精練」的課堂模式,提出了創新學習、貴在自主的課堂七條:「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狀態;實現課堂教學的民主化;促進課堂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培養學生質疑解難;注意學生的生活世界與書本世界的溝通;注意教師對教學行為的反思與創造」。

我們要讓道德課堂成為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課堂,成為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的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的課堂。

學生活動

鄭州十九中全體教師踐行「三健三高」的培養目標,老師們帶着愛的詩行,走進學生的心靈,化一場潤物的春雨,滋潤學生青春的心田,於無聲處,促進學生自主發展、主動發展。

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鼓號隊、國旗班、主題演講均由學生擔任;「春日放歌」,師生同台,縱情高歌;主題班會,策劃是學生,主持是學生,旁聽的是老師;校園廣播站,學生全權運行;課本劇,學生自導自演;班級小報,學生自編自排。儀容儀表衛生紀律、課間操的檢查,班訓的徵集,一律由學生會、團總支組織、策劃,討論制定相關制度,並嚴格落實檢查。

校園內,學生文化活動精彩紛呈。學生交響樂團合唱團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舞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平台和空間; 「開心辭典」形式的數學擂台賽場面火爆,讓知識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自然地被掌握;文學知識擂台賽,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提高文學素養,燃起心中的文學熱火;書畫攝影展、演講比賽、校園形象大使選拔賽、手抄報展評、成長記錄袋展示、讀書報告會……真正促進學生全體、全面、健康、主動、和諧發展。

校園裡,活躍着20多個學生社團組織文學社廣播站街舞社動漫社樂團舞蹈社話劇社小說社、攝影社、魔術社、排球社……各種社團活動百花齊放、精彩紛呈,為廣大學生鍛煉技能、加強交往、發展個性、完善人格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同學們在活動中放飛着自己的智慧:有技能的展示、有青春的旋律、有思想的翱翔、有感情的抒發、有詩意的飛揚。

校園外,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假期,學生手拿小紅旗,走到大街路口擔任「小小交通協管員」;青年志願者義務宣傳法律知識、植樹造林,傳遞着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十八歲成人節,跨過成人門,自己動手為父母做一頓飯,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參觀天安門、省博物院、省地質博物館、市博物館嵩陽書院魯迅故里世博園,感悟厚重的歷史文化,汲取民族智慧。

視頻

鄭州市第十九中學 相關視頻

鄭州市第十九中學
鄭州市第十九中學校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