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遵義莊嚴,貴陽和藹(徐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遵義莊嚴,貴陽和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遵義莊嚴,貴陽和藹》中國當代作家徐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遵義莊嚴,貴陽和藹

1967年6月初,徐光學、申凡、戴軍三人乘火車離開重慶前往遵義。

遵義位於貴州省北中,北倚婁山,南瀕烏江,川黔鐵路、公路均通過遵義,歷來是川黔要衝上的重鎮。1935年1月,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於遵義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中國革命從此就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火車在行進途中,有人告訴徐光學那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就是著名的婁山。徐光學透過車窗望去,見婁山逶迤,望不到盡頭。據資料顯示,婁山山脈綿延幾百里,其主峰為大婁山(海拔1576米),大婁山上的關口即為婁山關。婁山關兩側群峰險峻,山路陡立,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黔北著名的古戰場。1935年2月,毛澤東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在此擊潰黔軍。如果說遵義會議是中國民主革命勝利的轉折點,那麼婁山關大捷則是紅軍在軍事上戰勝敵軍的起點。毛澤東還為此寫過一首詞《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徐光學不覺沉吟起毛澤東的這首詞來。詞中的意蘊將徐光學的思想帶回到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去了……

火車抵達遵義時,夜幕早已降臨。他們下火車後立即尋找紅衛兵接待站,登記住宿。遵義是紅色城市,來遵義串聯的紅衛兵很多,住宿相對緊張,不過,徐光學等人也不是那種享受型的人,只要有地方落腳就可以了。他們在一個由小學改建的接待站里住下來。那住宿條件實在簡陋,除了幾張吱吱作響還用來當床用的課桌之外,房間裡幾乎再也沒有別的東西了。徐、申、戴三人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了他們在遵義的第一個夜晚。

6月的遵義已經是夏天了。由於天氣悶熱,房間裡除了徐光學等三人外,還有另外幾個人,看樣子也是出來串聯的紅衛兵。屋子外面幾乎沒有什麼燈光,嘈雜的人聲也不多,多的就是蟲子的鳴叫,這些蟲子的名字徐光學叫不出來,不過那一陣陣時緩時急的韻律十足的鳴叫聲,使遵義的夜晚充滿了詩意。就在這樣的詩意有境界裡,徐光學進入了夢鄉……

次日早晨,陽光明媚。徐光學起床後,走到小學的大門口,放眼眺望,眼前是一幅風光優美的圖畫,四圍是青山,皆碧綠如翡翠,遵義仿佛是被翠色擁抱着,在早晨的陽光下顯得寧靜安詳。徐、申、戴三人簡單吃點早飯,就商量着如何在遵義遊玩。他們覺得遵義會議舊址無論如何是要去的,還有紅軍總政治部舊址也要參觀。

於是,他們的第一站就是去參觀遵義會議舊址。遵義會議舊址是紅衛兵參觀的熱點,徐光學隨着大隊紅衛兵步行來到遵義會議舊址。舊址位於子尹路80號。會址大門臨街,門前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徐光學走進大門,穿過大廳,迎面是一座巨大的磚砌牌坊,牌坊上面用彩瓷嵌着「慰廬」和「慎篤」兩個詞。徐光學走過牌坊,到達天井。天井之南側有小門通往內院,其北側是主樓。這主樓就是遵義會議會址。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層樓房,是一座典型的中西結合式的磚木結構洋房。房頂為歇山式結構,上面蓋着青灰小瓦。主樓四周都有迴廊,檐下各個柱子之間是券拱,形成了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但檐柱頂飾雕刻着各種各樣的花卉,其柱狀建築又完全是西式的建築形式。門窗呈赭色,還鑲嵌着彩色玻璃。下面的大門正中有毛澤東主席於1964年底為紀念館手書「遵義會議會址」六個的草書大字,金光閃閃,遒勁有力。站在座樓,徐光學的心情不能平靜,他知道,被譽為「地球上紅飄帶」的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在此走上正途,整個中國革命在這裡發生了歷史性轉折,他的思緒不自覺地走入了歷史。1935年1月,紅一方面軍長徵到達遵義後,其司令總部就曾駐此。中共中央於15日至17日在此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通過了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糾正了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並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隨後,中央成立了毛澤東等三人軍事領導小組。這次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央的統治,開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領導,為紅軍勝利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奠定了基礎。歷史已經證明,遵義會議是關係到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工農紅軍的生死存亡的一次會議,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起到了扭轉乾坤的作用。在遵義會議舊址的樓里,徐光學進行認真參觀,閱讀裡面的文件、資料圖片,瞻仰了遵義會議會議室,軍委總參謀部辦公室和周恩來、朱德、康克清、劉伯承、葉劍英等人的辦公室。在參觀過程中,有講解員作詳細地講解。徐光學邊聽講,邊作記錄。通過參觀,徐光學對遵義會議有了更加形象具體的認識。對於徐光學而言,遵義會議已經不再只是歷史教科書的文字了,而是具體的、有形的、可感的。那一幅幅圖片足以證明當年遵義會議召開的重大歷史意義,那一張張桌椅似乎還在等待曾經在這裡開過會的人們。

參觀完遵義會議舊址,徐光學、申凡、戴軍又走向紅軍總政治部舊址。這個舊址在楊柳街天主教堂里。這裡,同樣有講解員服務。在這裡,徐光學觀看了這座「羅馬式」的建築,發現造型十分優美,建築為磚牆木柱,穿斗屋架,傘狀拱頂。通過講解員的介紹,徐光學了解到:遵義會議後黨中央在此召開軍部大會,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在會上傳達了遵義會議精神;新的會議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廣大指戰員,從而使紅軍精神面貌有了根本的改變;為了發動群眾,總政治部就在這裡召開群眾大會,成立了「遵義縣革命委員會」「回山鄉革命委員會」「赤色工會」等革命政權組織群眾組織和革命武裝組織,再次點燃群眾的革命烈火;這次大會上,黨中央還散發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中共中央告民眾書》等文件和宣傳品。遵義會議舊址和紅軍總政治部舊址這兩個革命紀念地,給徐光學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於年輕的徐光學來說,這種參觀無疑是一堂極其精彩的政治課。


在遵義,徐光學還逛了逛遵義老街。在通鐵路之前,遵義是一個落後保守的城市,這裡保留了許多中國古代文化樣式,如建築樣式。徐光學等人徜徉老街之上仿佛就是走進歷史博物館,這裡每一幢老式建築的背後都有一段輝煌的歷史故事。美麗而又神奇的建築裝飾讓徐光學的雙眼應接不暇。聽說遵義還有一個著名的景點湘山寺,徐、申、戴三人幾乎不約而同地想前去遊覽。湘山寺在遵義市城邊,路途不遠。三人步行走出遵義城,向一座山上走去。湘山寺就在前面的山上。山上怪石嶙峋,古樹虬結。遠遠地,徐光學等就看見高高矗立的五座浮屠。這些浮屠宏偉壯觀,結構大體相同,又各具特色。走進湘山寺,徐光學發現寺院裡面,綠草如茵,翠竹成林;徘徊此中,令人忘俗。從湘山寺回來,徐光學等還想去參觀離遵義市區約五里路遠的桃溪,但由於時間關係實在是來不及了。

回來後,徐光學匆匆地寫封平安信寄回桐城。吃過午飯,徐光學與申凡、戴軍便登上南去的列車,告別遵義,直奔貴陽而去。

在地理書,徐光學早就知道貴陽市簡稱「築」,位於貴州省中部,是貴州省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貴陽山川秀麗,氣候宜人,南明河宛如玉帶從貴陽城中飄然而過,貴陽素有中國「第二春城」之美稱。市里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蹟很多。貴陽之所以取名為「貴陽」是因為它位於貴山的南面,為貴山之陽,故名貴陽。

傍晚,徐、申、戴三人在貴陽火車站下車。走出火車站,徐光學感覺到貴陽的治安較好,街頭沒什麼遊行隊伍,也看不到武鬥,就連在西安、成都等地到處可見的大字報在貴陽都少了許多。貴陽給徐光學的第一感覺就是和平安寧,和藹可親。他們在大街上邊走邊尋找紅衛兵接待站。最後,他們在貴陽市民政局紅衛兵接待站登記住下。

接待站牆上張貼着一幅大大的貴陽地圖,徐光學等人站在地圖下,看看哪些地方值得遊玩,可是這張圖標得不很清楚。徐光學走出接待站,花兩毛錢買了張貴陽旅遊圖。這張地圖標有許多值得遊玩的處所。三人將頭湊到一塊進行研究,大家把目光鎖定在甲秀樓,因為貴陽人都說到貴陽不玩甲秀樓就不算真正到過貴陽。其次,他們決定玩文閶閣、棲霞山(東山)、南郊地下公園、黔靈山、花溪公園等。

甲秀樓離接待站最近,他們先看甲秀樓。第二天早飯之後,徐光學等人按照擬定的遊玩路線,第一站去甲秀樓。於是,三人步行向甲秀樓走去。甲秀樓矗立在南明河中的鰲磯(因為這塊石頭酷似傳說中的巨鰲,故名)上,是一座典型的傳統中式建築,最早建築於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已歷五次大規模修葺,經四百年風吹雨打而仍然倔強地站立着。甲秀樓是貴陽歷史的見證,是貴陽文化史的象徵。

來到南明河畔,他們遠遠地就能看見高高的甲秀樓宛如一座從天堂里飄來的宮殿,或是從水底長出來的神奇的建築,其體態多姿又儀態萬方。走近甲秀樓,徐光學仔細觀賞甲秀樓。這是一個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型的閣樓,這在中國古建築史上絕無僅有。它高約20米,飛甍刻桷,堪稱傑作。整個甲秀樓有十二根石柱托着飛檐,護以雕塑欄杆,翹然挺立,美輪美奐,其煙窗水嶼如在畫中。左右兩邊都有清波流過,波上百餘米長的浮玉橋銜接兩岸,如臥波的白龍,穿過樓下,貫通兩岸。岸邊綠柳依依,隨風輕舞,倒映水中的柳影子越發清麗典雅。甲秀樓可謂集山光與水色為一體,形成獨具魅力的美。

徐光學漫步於碧流之上的浮玉橋,徘徊於橋上涵碧亭,觀賞着亭柱上的由清代貴陽汪知府題寫的聯語:「水從碧玉環中出, 人在青蓮瓣里行」。這時,徐光學俯視橋下那碧綠如玉的清流,這就是涵碧潭,潭邊高高的平台就叫水月台。回視橋南,徐光學發現有一亭婷婷玉立,那是翠微閣,似與甲秀樓遙相呼應。徐、申、戴三人登上甲秀樓,放眼望去,近處是林木茂盛,碧流如玉,貴陽城市,盡收眼底;遠處是黔靈山,青山一抹;棲霞、扶風、南嶽諸峰分別羅列其左右;更遠處,四周群山環抱,薇蕤相連,仿佛貴陽城就在一個巨大的綠色幃帳之中。好像整個南國的大好風光,徐光學都盡覽眼底,立刻產生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徐光學看到歷代騷人墨客對甲秀樓題詠甚多,他就仔細閱讀並欣賞着有關甲秀樓的詩詞歌賦。其中清朝人劉玉山所撰的長聯膾炙人口,它概括了貴陽的地理形勢及歷史變遷。徐光學覺得這個長聯很美,便動筆將它記錄下來,長聯如下:

五百年穩占鰲磯,獨撐天宇。讓我一層更上,眼界拓開。看東枕衡湘,西襟滇詔,南屏粵嶠,北帶巴夔,迢遞關河。喜雄跨兩游,支持岩疆半壁。應識馬乃碉隳,烏蒙箐掃,艱難締造,裝點成錦繡湖山。漫雲築國偏荒,莫與神州爭勝概。

數千仞高踞牛渡,永鎮邊隅。問誰雙柱重鐫,頹波挽住。想秦通僰道,漢置牂柯,唐定矩州,宋封羅甸,淒迷風雨。嘆名流幾輩,留得舊跡多端。對此旬嶺霞生,螺峰雲涌,緩步登臨,領略些畫閣煙景。恍覺蓬瀛咫尺,擬邀仙侶話行蹤。

在甲秀樓上,徐、申、戴三人觀賞了好長時間,對古代貴陽人的聰明才智讚嘆不已,對這種巧奪天工的建築藝術更是欣賞有加。

玩罷甲秀樓,徐光學等人又按照既定計劃去逛了逛文閶閣。文閶閣在東門月城上,是一個有300年歷史的建築,它是九角三層寶塔形建築樣式。由於文閶閣屹立於城牆之上,自然就顯得雄偉壯麗。登閣遠眺,視野開闊,近城遠山,悉在眼底。出東門,繼續東行,徐光學一行人又乘興遊玩了棲霞山(東山)。此山鯁介,高標兀立,為城東門之屏障。登山望去,碧山如玉,平橋似虹,綠蕪綿延,楊柳繞岸,風光旖旎,美不勝收。

在貴陽的第三天,徐光學等三人早飯後坐車南行。半個多小時,他們走到約20公里路地方,才到達花溪公園。花溪公園是一個自然公園,裡面清澈的河水和四周的田園風光構成一幅古樸典雅的自然風光圖。徐光學環視整個公園,發現公園內草地荷塘相連,洲渚河灘相間,花木扶疏,綠樹陰濃;公園中有山數座,山環水繞,水清山綠,美麗無比。根據介紹,那些相互依存互為表里的山是龜山與蛇山,山麓有壩上橋連接龜蛇二山,橋之一側瀑流奔騰,飛花濺玉;另一側河水平闊,岸柳悠悠。蛇山蜿蜒起伏,與龜山對峙,中隔一水。水色清洌,可當鏡用。水中有一座百步橋,是由百具石磴構成,彎彎曲曲似斷似連地排列於河壩上,一步一磴,微露水面,徐光學、申凡、戴軍及其他遊人魚貫雁行,行進在這百步橋上。他們望着水中各自的倒影,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這時節,油菜正在花開,引得蜜蜂嗡嗡叫,蝴蝶翩翩飛。在徐光學看來,貴陽的花溪公園簡直美極了,整個公園宛如一幅美妙的山水畫,更像是一首優美的田園詩。

徐光學在貴陽生活一個星期。在這個星期里,他還參觀了南郊地下公園等。這個公園位於南郊小車河畔,是個十分典型的以喀斯特洞穴自然風光為主要特色的公園,是貴陽開發較早的風景區,其中有溶洞,名叫白龍洞,傳說曾有白龍在此修煉多年,故名,此洞大約形成於二百萬年前,全長500多米。走進洞中,徐光學觀察到岩壁和岩漿凝結物均呈乳白色,那些岩漿形成了千奇百怪的鐘乳石。跟着導遊一路走過去,徐光學依次觀看了石幔、石筍、石柱、石花、淺池、流水鐘乳石,還觀看了層樓觀景、松風濤聲、百步銀河、高僧西行等奇異的鐘乳石景觀。這些造型,擬人狀物,惟妙惟肖,千姿百態,引人入勝。整個南郊公園仿佛就是人間仙境。走出洞後,徐光學的眼前又是一番田園風光:山色蒼翠,怪石嶙峋,桃李、紫薇、櫻花、雪松、梅花到處都是,群芳爭艷,清香撲鼻,佳木競秀,翠綠無涯。

最後,徐光學等三人遊玩了號稱「黔南第一山」的黔靈山和它腳下的黔靈湖。在黔靈山,徐光學沿「九曲徑」,觀賞了黔靈風光,山色青青,湖水漾漾,無限風光,盡在其中。徐光學等三人登上山頂,觀瞻屹立山巔的宏福寺,又特意觀看了山麓的麒麟洞,因為愛國將領張學良與楊虎成曾被蔣介石囚禁於此。

從黔靈山回來後,徐光學、戴軍、申凡一起商議下一站該去哪兒。經過反覆考慮,他們決定繼續南行,去桂林看一看灕江山水。

於是,他們三人搭上了南下的火車,先去南寧(廣西省省會),再去桂林。臨走之前,徐光學並沒有忘記給家中寫封平安信。[1]

作者簡介

徐峰,真名徐光學,詩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魯谼山人,畢業於成都理工大學,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有23年軍旅生涯,曾榮立三等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