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杭州陸游紀念館內景 原圖鏈接 來自 中國僑網 的圖片

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寧》是愛國詩人陸游的作品之一。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1]。 

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寧

編修國史

紹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趙昚病故,宋光宗趙惇稱病不肯居喪,滿朝譁然。知閣門事韓侂胄與知樞密院事趙汝愚等密謀,廢除趙惇,立太子趙擴為帝,是為宋寧宗。 韓侂胄是趙擴妻韓氏的叔父,把持朝政,獨攬大權,貶朱熹[2]、斥理學、興「慶元黨禁」,專權跋扈,陸游便寫詩譴責韓侂胄。

嘉泰二年(1202年),陸游被罷官十三年後,朝廷詔陸游入京,擔任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一職,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並免去上朝請安之禮,不久陸游兼任秘書監。

編修國史其間,因韓侂胄主張北伐,陸游大力讚揚和支持,給予種種合作,並應韓侂胄之請,為其作記題詩,勉勵韓侂胄抗擊外侮,為國立功。

嘉泰三年(1203年)四月,國史編撰完成,寧宗升陸游為寶章閣待制,陸游遂以此致仕,時年七十九歲。

史學成就

陸游還具有史才,陸游的史學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時所修的《兩朝實錄》和《三朝史》,而在於他私撰的《南唐書》。南宋時期,記述南唐歷史的史籍有薛居正領導史館所修的《舊五代史》、歐陽修私撰的《新五代史》等共計11個版本,陸游遍取諸本,按本紀、列傳,編為《南唐書》十八卷。

陸游編撰《南唐書》的目的在於借古鑒今,為南宋王朝樹一面歷史的鏡子。在本紀中,陸游肯定南唐烈祖李昪為「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孫(李恪)」,糾正了以中原五代為正朔的觀念,並在書中多次使用「帝」、「我」等詞語,借記述南唐國君治國、治民及用兵之法,抒發強烈的愛國情感。

陸游《南唐書》的史學成就主要表現在:①體制創新。陸書只有本紀和列傳,成為紀傳體斷代史中的一個特例;尤其是其「類傳」,除人物以類相從外,又創設《雜藝、方士、節義列傳》(卷十七)、《浮屠、契丹、高麗列傳》(卷十八),歸類精當,史識更勝前人。②史評色彩鮮明。宋代理學興盛,陸游秉承以道德而不以政績作為評判人物的唯一準繩的觀點,如多數史家都批判後主李煜沉迷詩詞,不思政業,坐失南唐基業,陸游卻先贊後主「天資孝純」、「以愛民為急」,再對其「酷好浮屠」作簡單批駁,最後總結為「雖仁愛足以感其遺民,而卒不能保社稷」。③嚴謹的治史精神。陸游辨前史之誤,補前史之失,其書卷數、人物雖不及馬令《南唐書》之多,但史料多經考證,「簡核有法」,在史料的增補保存方面有巨大價值。

視頻

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寧 相關視頻

13陸游等中興四大詩人
南宋詩人陸游最美的一首詩,杏花香飄千年,迎春尤占風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