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的參考文獻需要進行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21年8月) |
此條目或章節內容可能是從某個來源處複製後貼上, (2021年8月8日) |
迪拜 | |
---|---|
迪拜(阿拉伯語:دبي、Dubayy;英語:Dubai),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該國七個酋長國之一迪拜酋長國的首府,2018年,被GaWC評為年度世界一線城市第九位。 [1]
迪拜位於中東地區的中央,是面向波斯灣的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面積約為4114平方公里 ,占阿聯酋全國總面積的5.8%,繼阿布扎比之後排名第二。人口約為3,325,082人(2019年10月),約占阿聯酋全國人口的41.9%,為人口最多的城市。
迪拜是中東地區的經濟金融中心,它也是中東地區旅客和貨物的主要運輸樞紐。石油收入促進了迪拜的早期發展,但由於儲量有限,生產水平較低,2010年以後,石油產業只占到迪拜國民生產總值的5%以下。繼石油之後,迪拜的經濟主要依靠旅遊業、航空業、房地產和金融服務。
2016年,迪拜酋長國國民生產總值為3768億迪拉姆(約合1029億美元)。
迪拜也通過大型建築項目和體育賽事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迪拜擁有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築哈利法塔,還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島項目棕櫚島。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迪拜 | 外文名稱 | 英語:Dubai;阿拉伯語:دبي |
別 名 | 杜拜 | 行政區類別 | 市 |
所屬地區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政府駐地 | 迪拜市 |
電話區號 | 009714 | 郵政區碼 | 無 |
地理位置 | 阿拉伯半島中部,25°15'47「N 55°17'50」E | 面 積 | 4,114平方公里 |
人 口 | 3,325,082人(2019年10月) | 方 言 | 阿拉伯語,英語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氣候 | 著名景點 | 哈利法塔、阿拉伯塔酒店、棕櫚島、世界島 |
機 場 | 迪拜國際機場、阿勒馬克圖姆國際機場 | 時 區 | 阿聯酋標準時間(UTC+4) |
地區GDP | 1080億美金(2016年) | 人均GDP | 3萬5千美金(2016年) |
締造者 | 阿勒·馬克圖姆家族 |
歷史沿革
起源
公元前三世紀,迪拜就有人類活動。考古學家在迪拜朱美拉地區發現公元五世紀人類住區的遺址及文物。
1799年,迪拜開始有村莊出現的記錄。
1820年1月8日,迪拜的酋長與英國簽訂了基礎合約(海上合約)。
1833年,阿布達比的首長Nahyān家族,與馬克圖姆(Maktoum)家族所領導的共800人的巴尼亞斯部落(Bani Yas tribe)一起離開了阿布達比,遷移至當時還是一片以漁業和珍珠的輸出貿易為主的小漁村迪拜,並建立了迪拜酋長國。
1835年,迪拜同特魯西爾酋長國的其餘部分一起,與英國簽訂了海上停戰協定並在20年後簽訂「永久停戰協議」。
1852年,馬克圖姆成為酋長,開創了該家族在迪拜的統治。從此,迪拜這個新的獨立酋長國,與阿布扎比酋長國正式分離。
1853年,迪拜與其他酋長國一樣,同時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近代
1892年3月,特魯西爾酋長國成立。擔任統治的英國把這片土地作為前往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重要中轉地。
20世紀,由於採用了基於歷代酋長所推進的自由貿易政策,迪拜成為了周邊地區商人們的聚集地,漸漸形成了中轉貿易港。另一方面,由於20世紀初日本的御木本幸吉成功研發出了養殖珍珠,因此,作為迪拜另一個支柱產業的珍珠採集產業受到沉重打擊。再加上當時世界經濟的不景氣,使迪拜社會變得更加不安定。
1938年,酋長派占據了克利克南岸的布爾迪拜(Bur Dubai)地區,反酋長派占據了北岸的迪拉地區,雙方成了一觸即發的對戰狀態。為了緩解危機,酋長在當地有能力的人的幫助下成立了議會,並進行了行政改革,但是不久後議會與酋長形成對立,被解散了。
興起
1954年,英國在迪拜建立了一個政治機構(Political Agency),成為保護人。迪拜在貿易上對外國人的靈活和寬鬆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外來者,由於這些外國「移民」的加入,加快了迪拜的國際化進程,使迪拜也迅速地成為一個大的國際性貿易港口城市。
1959年,當時的酋長Rashid bin Saeed Al Maktoum希望將迪拜建設成近代化城市,他將從科威特借來的資金作為將城市近代化的基礎,將錢用來實施迪拜克利克的疏浚工程,成功鞏固了迪拜作為中轉貿易港的基礎,更為以後的大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奠基石。
1966年,隨着1958年在阿布達比發現了油田之後,在迪拜也發現了海底油田,更加強有力地推進了發展。阿拉伯盧幣貶值以後,迪拜加入了新近獨立的卡塔爾以建立新的貨幣計量——卡塔爾/迪拜里亞爾。
1969年,隨着第一桶原油的出口,推動了迪拜經濟和城市基礎建設的更快發展。
獨立
1971年,隨着英國保護人撤離波斯灣,迪拜的地域邊界被重新劃分,同年12月2日,迪拜聯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個酋長國共同成立了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以副總統兼首相的拉希德酋長為首形成組織,用以推進使迪拜脫離完全依賴石油的經濟從而轉向多元化的經濟。
1973年,迪拜與其它酋長國一起採用了單一貨幣:迪拉姆。
1985年,成立了傑貝拉里自由貿易區(JAFZ)與大型港灣,以及國家級航空公司阿聯酋航空公司。隨着外國資本與外國企業的進入,使迪拜成為了「人」與「物」的聚集地,得到了快速地發展。
繁榮
21世紀,經過了近代化的過程,迪拜成為了中東地區貿易、商業最大的中心地。從1970年開始短短20年間,不僅城市的外觀有着大變化,經濟上對石油的依賴也下降到一半以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30倍。
2003年以後發展快速,2004年後半年開始由於石油價格高漲更加速了迪拜的發展,2005年,經濟增長率達到16%,2007年的實際國民生產總值為1980億迪拉姆。人口超過240萬。
2006年~2008年10月之前是迪拜房產的瘋狂時期,房產每幾個月就漲十幾個百分點。開發商已經建好了一期房屋,因為政府尚未開通到那裡的高速公路,後期計劃也因此停滯。
2008年後,受到美國次信貸危機爆發造成的世界經濟低迷的影響,迪拜也停止了急速增長。外國企業撤資,本地企業資金周轉惡化,隨之而來的是多項工程中止和項目中斷,這些問題還造成了外國人勞動者的失業及遊客的減少。
2009年11月,由於迪拜政府向歐美系的金融機構,發布了暫緩支付政府系房產開發公司Nakheel及其子公司Dubai World公司590億美元債務的請求,以及Dubai World公司及迪拜政府自身不履行債務的償還,歐美系銀行的債款收不回來,歐元被貶值等,造成了被稱為「迪拜衝擊」的事態。迪拜金融市場的股價也大幅下跌。
2010年1月,股價跌到了380.9億美元。為東京證券交易所及倫敦證券交易所總價規模的1%左右。但是,海外遊客比前一年增加9.2%達到了8,294,132人的記錄,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遊客不斷增加。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迪拜基本位於中東地區的中央,位於面向波斯灣的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經緯度為:北緯25°15′47″;東經55°17′50″。面積為4114平方公里,位列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7個酋長國中的第二名。北邊是沙迦酋長國,南邊是阿布扎比酋長國,東邊與阿曼蘇丹國相鄰。
地形地貌
迪拜城市內,以一條長約14公里東西流向的迪拜河(Dubai Creek)為軸心一分為二。北側叫做德拉(Deira),南側叫做布爾迪拜(Bur Dubai)。迪拜是由於把這個克利克作為港口使用才成立的城市,這2個地區作為從迪拜成立時開始的市區形成了舊街道。 迪拜市街的西邊與南邊是沙漠地帶,西端是山嶽地帶,但是像哈達那樣的綠洲也個別存在。
氣候
迪拜為亞熱帶氣候 ,分為冬夏兩季。夏季最高氣溫有時會達到50℃,儘管完全不下雨,但是經常會觀測到100%的濕度,非常的高溫多濕,是讓人不舒服的夏季。相反,每年11月到3月期間的冬季又會讓人感覺寒冷。另外,冬季也發生過沙塵暴。但是,冬季的平均氣溫為20℃左右,非常的舒適,也是觀光旅遊的旺季。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阿聯酋年人均水資源量不足900立方米,是全球水資源最為匱乏的國家之一。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於炎熱潮濕的氣候條件及較高的生活水平,阿聯酋全國人均日用水量超過7立方米,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迪拜年用水量已超過自身可再生自然水資源26倍之多。2011年,迪拜酋長國最高用水負荷將超過每日155萬立方米,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其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迪拜淡水供應主要依靠地下水源和海水淡化,其中農業灌溉用水的四分之三和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三分之一以上均來自地下水源。由於迪拜氣候炎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僅為42毫米,且蒸發量大,因而地下水資源長期無法得到有效補充,蓄水層水位大幅下降。因此,迪拜重點依靠海水淡化及廢水循環處理作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生產用水的主要來源,以逐漸恢復該地區地下含水層水質及蓄水容量。
石油資源
1966年,迪拜在離海岸線120公里處發現了石油,並獲得了開採權。雖然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但迪拜的石油儲量很少。阿聯酋石油總儲量980億桶,其中首都阿布扎比占了920億桶,迪拜只占區區40億桶。 迪拜加速開採並輸出石油,用賣石油的錢在單一經濟模式的中東搶先轉型升級。隨着1969年第一桶原油出口,迪拜經濟開始駛入快車道。 2013年,迪拜的石油生產已大幅下降,從高峰期的年產41萬桶下降到不足7萬桶,石油僅提供6%的國民生產總值。與此同時,非石油產業已占迪拜國民生產總值的95%以上,迪拜擺脫了中東國家普遍的依賴石油發展之路。
歷史文化
語言
迪拜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 ,政府的文件也用阿拉伯語書寫,但是英語、印地語、烏爾都語、塔加洛語也在日常對話中被廣泛使用。外來勞動者的大部分都不懂阿拉伯語,從東南亞各國及菲律賓等以前英美殖民地來的勞動者居多,所以大部分將英語作為通用語,實際上,英語也比阿拉伯語用的多,可以說是兩者並存。
在迪拜商業界,英語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比如商貿公司的職員、商場、酒店、機場、銀行等場所的員工,以及出租車司機、媒體從業者等都需要會講流利的英語,這正體現了迪拜作為多元文化的國際大都市的特點。而在政府部門,比如警察局、移民局、法院、檢察院、市政廳、勞工部等,因為雇用的職員大多數是本國的阿拉伯人,當中也有很多文化程度並不高的阿拉伯婦女,所以去這些部門辦事時,有時只會英語往往顯得不夠,如果會阿拉伯語的話,就迎合了這些「事業單位」的職員們更願意講自己的母語的心情,就會和他們拉近距離,辦事效率就會大大提高。所以,各大公司在聘用跟政府機構打交道的公關員時,基本上都以聘用既會講英語又會講阿拉伯語的人為主。
宗教
迪拜把伊斯蘭教作為國教,但同時居住着大量的非伊斯蘭教外國人,所以迪拜的宗教限制非常少。在飲酒,服裝,娛樂,食物上的限制比較少,有些餐廳也出售被伊斯蘭教禁忌的豬肉菜品。
關於飲酒,伊斯蘭教一般是禁止飲酒的,但是在迪拜有允許飲酒的酒店及餐廳,如果有警察署簽發的許可證,也可以在市場購買到酒類,也可以從國外帶入酒品。
如果是外國女性,也可以像歐美一樣在街上穿一些類似於短褲,背心之類的服裝。酋長家的女性,也被允許參加一些類似與北京奧林匹克中的跆拳道,馬術等女性可以參加的項目。
風景名勝
哈利法塔
哈利法塔(阿拉伯文:برج خليفة,英文:Burj Khalifa Tower),始建於2004年,並與2010年1月4日宣告正式落成,並將其更名為「哈利法塔」。該建築是世界第一高樓與人工構造物(2018年7月編寫)。 哈利法塔高828米,樓層總數162層,造價15億美元,大廈本身的修建耗資至少10億美元,還不包括其內部大型購物中心、湖泊和稍矮的塔樓群的修築費用。哈利法塔總共使用33萬立方米混凝土、6.2萬噸強化鋼筋,14.2萬平方米玻璃。為了修建哈利法塔,共調用了大約4000名工人和100台起重機,把混凝土垂直泵上逾606米的地方。大廈內設有56部升降機,速度最高達17.4米/秒,另外還有雙層的觀光升降機,每次最多可載42人。
阿拉伯塔酒店
阿拉伯塔酒店(阿拉伯文:برج العرب,英文:Burj Al Arab),1994年開工,1999年12月正式開業。耗資10億美金。阿拉伯塔酒店被世間傳稱為世界上首個也是唯一的一個七星級酒店。 阿拉伯塔酒店因外形酷似船帆,又稱迪拜帆船酒店,酒店建在離朱美拉海灘岸邊280米遠的波斯灣內的人工島上,僅由一條彎曲的道路連結陸地,酒店的頂部設有一個由建築的邊緣伸出的懸臂樑結構的停機坪。酒店共有56層,321米高,202間高級客房,客房面積從170平方米到780平方米不等,最低房價要900美元(約6千人民幣),最高的總統套房則要18000美元(約12萬人民幣)。總統套房在第25層,家具是鍍金的,設有一個電影院,兩間臥室,兩間起居室,一個餐廳,出入有專用電梯。
棕櫚島
棕櫚島(Palm Islands),是指建立在迪拜海岸上的大型人工島群,它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朱美拉棕櫚島、傑貝阿里棕櫚島、迪拉人工島。其中,傑貝阿里棕櫚島和迪拉人工島由於資金不足等問題於2008年停工,處於未完成的狀態。 朱美拉棕櫚島於2001年6月開工,2006年完成島上首個住宅單位的移交。2007年10,朱美拉棕櫚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島,同時,島上75%的產權已經移交,約500戶家庭已移居到島上。2009年底,已有28家酒店在島上開業。
世界島
世界島(The World),是位於迪拜海岸的人工島群,它由各種各樣的小島組成了大概的世界地圖輪廓。世界島主要由迪拜淺海沿岸的沙洲疏浚而成,是迪拜幾座人工島開發項目的其中之一。世界島項目最初是由迪拜酋長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設計提出的。 世界島的300個島嶼始建於2003年,在2008年遇到金融危機時停工。雖然60%的島嶼已於2008年出售給私人承包商來建設,但是大部分的開發都未能啟動。2012年7月,黎巴嫩島是唯一一個完成開發並商業化的島嶼,用於企業活動和公共聚會。2013年底,只有兩個島嶼完成開發。
相關視頻
1、走進迪拜的街頭,觀看迪拜的日常生活
2、迪拜官方宣傳片 美得不要不要的!
參考來源
- ↑ 廣州躋身世界一線城市!GaWC發布世界級城市名冊,南方網,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