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努·李帕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迪努·李帕蒂 | |
---|---|
原文名 | Dinu Lipatti |
出生 |
Constantin Lipatti 1917年3月19日 羅馬尼亞王國 布加勒斯特 |
逝世 |
1950年12月2日 瑞士 日內瓦 | (33歲)
職業 | 古典鋼琴家、作曲家 |
迪努·李帕蒂 (Dinu Lipatti)(1917年3月19日-1950年12月2日),羅馬尼亞人,古典音樂,古典鋼琴家、作曲家。
李帕蒂是鋼琴家萬神殿中的一個獨特人物。他的國際聲譽幾乎完全歸功於他的製片人沃爾特·萊格(Walter Legge)所說的「有記錄的產出的廣泛分佈」,「產出很少,但最純淨的黃金」。
生平
李帕蒂出生於布加勒斯特的一個音樂家庭:父親是曾師從薩拉薩蒂和弗萊什的小提琴家[1],母親是鋼琴家。李帕蒂很小就開始彈奏鋼琴,曾在自己的洗禮上彈奏莫札特的小步舞曲,其教父是小提琴家、作曲家埃內斯庫。
李帕蒂曾隨羅馬尼亞音樂家 米哈伊爾·喬拉|Mihail Jora學習三年鋼琴和作曲,後入讀布加勒斯特國立音樂大學|Universitatea Naţională de Muzică Bucureşti|布加勒斯特音樂學院}},師從弗洛裡卡·穆西切斯庫|Florica Musicescu [1]。1930年6月,布加勒斯特音樂學院的學生們在當地歌劇院演出,年僅13歲的李帕蒂演奏的格裡格鋼琴協奏曲令觀眾叫好不已。1932年,李帕蒂所寫的鋼琴小奏鳴曲、小提琴鋼琴小奏鳴曲、以及交響組曲《吉普賽人》(Les Tziganes)都先後獲獎[1]。
1933年,李帕蒂在維也納國際鋼琴比賽中不敵波蘭鋼琴家 波列斯瓦夫·科恩|Bolesław Kon,屈居第二,評委之一的阿爾弗雷德·科爾托對賽果十分不平,辭任以示抗議[2]。李帕蒂隨後進入|巴黎高等音樂師範學院|É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師從科爾托、依鳳·蕾菲布學習鋼琴,隨布朗熱、杜卡斯、斯特拉文斯基學習作曲,以及隨查理·明希學習指揮。
=職業生涯因二戰而中斷
1943年,攜未婚妻瑪德蓮·坎塔庫澤內(Madeleine Cantacuzene)離開故鄉羅馬尼亞,在艾德溫·費雪的協助下移居瑞士日內瓦,成為 |日內瓦音樂學院|Conservatoire de Musique de Genève 的教授[3]。
不幸的是,李帕蒂逐漸有了患病的跡象,1947年被確診為霍奇金氏病[4]。
李帕蒂1948年與妻子完婚,但之後健康狀況持續惡化,二戰後的公開演出大幅減少。
製作了生涯中的一批鋼琴錄音
1947至1950年間,李帕蒂嘗試注射可的松以幫助恢復精力,製作了職業生涯中主要的一批鋼琴錄音[5]。
1950年9月16日,李帕蒂在法國貝桑松音樂節上最後一次登臺演出,儘管身患重病且高燒,他仍精湛地演繹了巴赫、莫札特、舒伯特等人的作品,演奏蕭邦14首華爾滋的最後一首時,李帕蒂精疲力盡,改彈了自己十三年前職業生涯首演中演奏的《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悅》。
霍奇金氏淋巴瘤去世
1950年12月,因霍奇金氏淋巴瘤去世,[6]
安葬於日內瓦謝訥堡。
評價
李帕蒂因純淨的音樂詮釋以及傑出的鋼琴技巧廣受稱讚,尤其擅長蕭邦、莫札特、巴赫等人的作品,他也錄製了一些拉威爾、李斯特、埃內斯庫、舒曼、格裡格的作品。音樂評論家哈樂德·C·勳伯格曾評價:「李帕蒂,鍵盤上的大師。」[7]
1997年,李帕蒂因在古典音樂演奏和作曲方面的成就被追認為 |羅馬尼亞研究院|Academia Română 成員[8]。
作曲
在鋼琴演奏之外,李帕蒂還寫有一些帶有法國和羅馬尼亞風格的新古典主義音樂作品,包括交響組曲《吉普賽人》(Les Tziganes)、鋼琴小協奏曲、雙鋼琴交響協奏曲、《羅馬尼亞舞曲》(Danses roumaines)、小提琴鋼琴小奏鳴曲、管風琴鋼琴協奏曲、木管四重奏、左手鋼琴小奏鳴曲、鋼琴夜曲等等。
視訊
Dinu Lipatti在G-Flat Major中扮演Schubert即興演奏(帶前奏)
1950年9月16日,在貝桑松國際音樂節的傳奇最後一場獨奏音樂會中,Dinu Lipatti在G.F大調
D.899(Op.90)3號演奏Schubert的即興演奏的錄音。EMI首次發行Lipatti的演奏從1955年在5-LP法屬哥倫比亞拍攝的兩首Schubert Impromptus的獨奏曲,然後是完整的獨奏曲.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迪努·李帕蒂紀念網站(英文)
- 迪努·李帕蒂的免費樂譜,由國際樂譜典藏計劃提供